【病因】 颅压高多见于颅内肿瘤、感染、脑血管病、寄生虫病、颅脑先天性疾病及良性颅压高等。
【发病机制】 ①脑体积增加如脑水肿;②颅内血容量增多如呼吸道梗阻使二氧化碳蓄积、脑血管扩张;③脑脊液量增多如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梗阻性脑积水等;颅腔容积缩小如凹陷性骨折等。
【病理生理】
1.颅内压 指颅内容物可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成年人正常颅压为7.14~20.40cmH2O(0.7~2.0kPa),儿童为5.10~10.20cmH2O(0.5~1.0kPa)。成年人颅压>20.40cmH2O(2kPa),儿童>11.20cmH2O(1.0kPa)即为颅内压增高。
2.颅内压的调节 颅内容物中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的体积与量此增彼减保持正常平衡状态。
3.容积/压力关系与容积代偿 颅压增高的临界点。临界点前颅内对容积的增加尚有代偿,超过临界点即失去代偿能力。
4.脑脊液动力学变化与颅压调节 机体以脑脊液分泌减少、吸收增多、脑脊液受挤压进入脊髓蛛网膜下隙进行颅内压调节。
5.脑血流与颅内压的关系及其调节作用 脑血流与脑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颅压高使脑血流减少时机体通过血管自动调节反应和全身血管加压反应(Cushing反应)调节脑血流。
【临床表现】(2000、2002、2006、2007)
1.颅压高三主征 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视力减退)。头痛晨起重,典型颅压高呕吐为喷射状。
2.精神与意识障碍及其他症状 头晕、复视、意识模糊、淡漠甚至昏迷。小儿常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等。
3.生命体征变化 中、重度颅压高时可见血压高、呼吸及脉搏减慢即库欣综合征。
【治疗】
1.一般处理 凡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均应留院观察。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有条件时可做颅内压监护,根据监护中所获得压力信息来指导治疗。频繁呕吐者应暂禁食,以防吸入性肺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给补液,补液量应以维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为度,补液过多可促使颅内压增高恶化。注意补充电解质并调整酸碱平衡。用轻泻药来疏通大便,不能让患者用力排便,不可做高位灌肠,以免颅内压骤然增高。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做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不畅而使颅内压增加更高。给予氧气吸入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病情稳定者需尽早查明病因,以明确诊断,尽快施行去除病因的治疗。
2.病因治疗 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应考虑做病变切除术。位于大脑非功能区的良性病变,应争取做根治性切除;不能根治的病变可做大部切除、部分切除或减压术;若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将脑室内液体通过特制导管分流入蛛网膜下腔、腹腔或心房。
3.降颅内压治疗 降低颅内压治疗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仍需要非手术治疗的病例。高渗利尿药选择应用的原则是:若意识清楚、颅内压增高程度较轻的病例,先选用口服药物。若有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较重的病例,则宜选用静脉或肌内注射药物。常用口服的药物有氢氯噻嗪、乙酰唑胺、氨苯蝶啶和呋塞米(速尿)等,常用的可供注射的制剂如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此外,也可采用浓缩2倍的血浆100~200ml静脉注射;20%人血白蛋白20~40ml静脉注射,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
历年考点串讲
近十年共考14题,其中临床表现6题(其三大主症已多年反复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治疗2题,腰椎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6题。主要为A1及B1型题。考试重点为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治疗和处理,病因和腰椎穿刺禁忌证应了解。为每年常考,题量在1~2题。常考的细节有:
1.颅内压成年人持续超过200mmH2O(2.0kPa),儿童持续超过100mmH2O(1.0kPa)时为颅内压增高。
2.头痛、呕吐和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
3.对颅内占位病变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治疗颅内压增高的根本是及时解除病因。首先应考虑行病变切除术。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
4.颅内压增高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一时无法解决的患者应降低颅内压,可选用高渗利尿药。
5.对颅内压增高明显的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测压,有促使脑疝形成的危险,尤其是对患颅后窝肿瘤的患者,腰椎穿刺和压颈试验应视为禁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