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反应 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4与本病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2.感染 甲型链球菌感染可能为本病诱因。
3.遗传因素 发病率在类风湿关节炎家族中明显增高。
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 80%发生在35-50岁,女性多见,个体差异大,多数发病缓慢隐匿。
1.晨僵,即晨起后关节及周围僵硬感,持续时间>1h,活动后缓解。
2.关节疼痛、梭形肿胀,色素沉着,肌肉萎缩。
3.多关节受累,多为双侧对称性、持续性,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常见。
4.关节活动受限或畸形,晚期出现手指的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掌指关节尺偏畸形、膝内翻、外翻畸形。
5.关节外表现:①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等;②类风湿结节,常见于肘鹰嘴突、前臂伸面、跟腱、耳郭等处;③类风湿血管炎,如手指小动脉炎;⑤肺部病变,如胸膜炎、肺炎。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大,间隙增宽,骨质疏松;晚期关节间隙消失,出现骨性强直。
2.其他 包括关节X线数码成像、CT、MRI及关节超声检查,它们对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有帮助,较X线更敏感。
【诊断】 根据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新的标准,按照下列表中评分6分以上可确诊类风湿关节炎(表10-1)。
表10-1 2010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受累关节指关节肿胀疼痛;小关节包括: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第2~5跖趾关节、腕关节,不包括第一腕掌关节、第1跖趾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大关节指肩、肘、髋、膝和踝关节。血清学高滴度阳性指>3倍正常值RF: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RP:C反应蛋白;ESR:红细胞沉降率
【鉴别诊断】 主要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鉴别。
【治疗】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不能根治,治疗的目标是达到临床缓解或疾病低活动度。应按照早期、达标、个体化方案治疗原则,密切监测病情,减少致残。
1.一般性治疗 患者教育、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
2.药物治疗 包括五大类:即非甾体消炎药、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和生物制剂等。其中非甾体消炎药是改善关节炎症的常用药,但不能控制病情,应与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同服。而改变病情的常用药包括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金制剂、青霉胺、硫唑嘌呤等。甲氨蝶呤应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用药及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
3.外科手术治疗 包括关节置换和滑膜切除手术。
历年考点串讲
类风湿关节炎为近年来新加入大纲内容,从试题出现的频率来说,类风湿关节炎有可能出题量较少,估计题量基本上为1~2道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共同成为风湿性疾病考试的重点。
类风湿关节炎的预计出题重点主要集中在临床表现、治疗。
常考的细节有:
1.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表现为晨僵。
2.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根据2010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提出标准。
3.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首选非甾体消炎药+甲氨蝶呤(MTX)。
4.典型病例一:女,45岁,晨僵1年,活动后缓解,对称性关节痛,查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最可能的诊断是类风湿关节炎。
5.典型病例二:女性,51岁,双手指间关节畸形不能弯曲,肌肉萎缩5年,伴低热,体检前臂可触及结节样病变。辅查:红细胞沉降率35mm/h,应首先考虑类风湿关节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