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素
【药理作用】 抗凝血酶Ⅲ(AT-Ⅲ)是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Ⅻa、Ⅺa、Ⅸa、Ⅹa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药。它与凝血酶结合形成AT-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2001、2004、2006、2007),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
【临床应用】 ①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死。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③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等抗凝时使用。
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
【药理作用】 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药,在肝阻止维生素K反复利用,影响含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无凝血活性,从而影响凝血过程。
【药物相互作用】 ①食物中缺乏维生素K或应用广谱抗生素使体内维生素K含量降低,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②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药可与本类药物发生协同作用。③水合氯醛、甲苯磺丁脲、奎尼丁等可因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米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④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因诱导肝药酶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2002)。
三、抗血小板药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能与环加氧酶活性部分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栓烷A2的产生,使血小板功能抑制。环加氧酶的抑制,也抑制血管内皮产生前列环素。
2.双嘧达莫 ①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②增强PGI2活性;③激活腺苷活性,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使cAMP增多;④轻度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使TXA2合成减少;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PGI2的生成。
【临床应用】
1.阿司匹林 对血小板功能亢进而引起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效果肯定。
2.双嘧达莫 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
四、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2007)
【作用机制】 链激酶与纤溶酶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后,促使游离的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静脉或冠状动脉内注射可使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梗死血管血流重建。
【临床应用】 对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眼底血管栓塞均有效。
五、促凝血药(维生素K)
【临床应用】 维生素K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这些因子必须在肝微粒体酶系统羧化酶的作用下才具有凝血活性。维生素K缺乏,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停留于前体状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引起出血。
【不良反应】 颜面潮红、呼吸困难、胸痛、虚脱。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常致胃肠道反应,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对红细胞缺乏G-6-PD的特异质者也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六、抗贫血药
1.铁剂的临床应用 治疗缺铁性贫血。硫酸亚铁吸收良好,最常用。枸橼酸铁铵吸收差,但可制成糖浆供小儿服用。右旋糖酐铁供注射用,仅限于少数严重贫血又不能口服者。
2.叶酸的药理作用 食物中叶酸和叶酸制剂进入体内被还原和甲基化为具有活性的5-甲基四氢叶酸。它进入细胞后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①作为体内生化反应中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的辅酶,起着一碳单位传递体的作用;②参与嘌呤和胸腺嘧啶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和RNA;③参与氨基酸代谢,在甘氨酸与丝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同型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充当一碳单位的载体;④参与血红蛋白及甲基化合物如肾上腺素、胆碱、肌酸等的合成。当叶酸缺乏时,胸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明显受阻,导致DNA合成障碍,血细胞RNA∶DNA比率增高,出现巨幼细胞贫血。
3.维生素B12的药理作用 ①提高叶酸利用率:与叶酸一起合成甲硫氨酸(由高半胱氨酸合成)和胆碱,产生嘌呤和嘧啶的过程中合成氰钴胺甲基先驱物质如甲基钴胺和辅酶B12,参与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甲基化过程。维生素B12缺乏时,从甲基四氢叶酸上转移甲基基团的活动减少,使叶酸变成不能利用的形式,导致叶酸缺乏症。②维护神经髓鞘的代谢与功能:缺乏维生素B12时,可引起神经障碍、脊髓变性,并可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周围神经炎。幼儿缺乏维生素B12的早期表现是情绪异常、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最后导致贫血。③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将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化成琥珀酰辅酶A,参与三羧酸循环,其中琥珀酰辅酶A与血红素的合成有关。④维生素B12还参与脱氧核酸(DNA)的合成,脂肪、糖类及蛋白质的代谢,增加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
七、血容量扩充药(右旋糖酐)
【药理作用】 右旋糖酐分子量较大,不易渗出血管,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作用强度与维持时间依中、低、小分子量而逐渐缩小。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低血容量休克,包括急性失血、创伤和烧伤性休克。右旋糖酐-40由于能改善微循环,抗休克效应更好。右旋糖酐-40、右旋糖酐-10也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形成性疾病。
历年考点串讲
近十年共考7题,为A1型题。出题重点在肝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其次为纤维溶解酶、香豆素类抗凝药和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双嘧达莫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为大纲新增内容。此单元可考细节也很多,应全面掌握!常考的细节有:
1.肝素通过加速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结合而起到抗凝作用,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具有体内、外抗凝血作用。
2.可减弱香豆素类药物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口服避孕药。
3.链激酶属于纤维蛋白溶解药。
4.口服铁制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待血红蛋白正常后,还需继续服用铁剂的时间是4~6个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