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心理学的概述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2007A)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人健康和疾病及相互转化中的作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既属于自然科学研究范畴,也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
2.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 促进“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克服“重治轻防”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治疗手段;重视有机体的完整统一,改变普遍存在的“只见病,不见人”的倾向;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使住院和门诊病人中约1/3以上有心理、行为问题的人得到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
二、医学心理学的任务与观点
1.医学心理学的任务 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研究如何通过调节心理、矫正不良行为,保持健康和防治疾病;研究与改进心理评估、研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技术、研究最佳心理护理方法。
2.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由弗洛伊德创立,主要理论体系:①意识结构理论。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②人格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是人格中最原始部分,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大部分存在于意识,遵循“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超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超我类似于良心、良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按“至善原则”行事。③人格的发展性力学说。该学说过分强调早期性本能的压抑是人格发展不健全和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过分强调潜意识冲突的作用。
3.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 主张研究刺激和反应,反对研究意识。华生、巴甫洛夫等学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学习有3种类型。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指由条件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在时间上的结合(强化),并经训练而获得的反射。②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指由操作式动作与强化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条件反射。③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模特的行为,再通过个人认识、记忆、模仿行动而习得的条件反射。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产生,都是通过错误的学习而获得的。治疗的原则也是通过不强化而使已建立的错误反射消失(消退)。
4.心理生理学派的观点 是研究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心理与生理中介机制。坎农等认为,心理社会因素等各种信息,必须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大调节系统,作为生理中介机制,从而对人体各个系统、各个器官产生影响。
5.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 罗杰斯、马斯洛等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的本质都要实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真、善、美,追求自尊、自由、平等和人的价值。当环境阻碍自我实现时,使个人成长受到阻抑,便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
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03) 与人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2.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患者言语与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谈话或问卷等方式,间接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的方法;实验法(2000)是在严格控制自变量及因变量条件下,使用仪器和计算工具,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心理测量法是使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或评定量表,对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定量测定的方法。
历年考点串讲
近十年共考4题,均为A1型题,为偶考内容。重点是医学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方法。主要熟悉的是医学心理学派观点。常考的细节有: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人健康和疾病及相互转化中的作用规律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研究与人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