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曰,三物白散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平时喜欢喝酒,痰多,这次正逢他过生日,家里人大摆宴席,为老爷子祝寿。这样热热闹闹,张灯结彩,老人家也喜笑满面,这样大家都放开肚皮吃肉喝酒,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吃完。
老人家从来没吃这么饱过,然后就有点困倦,便上床睡觉。第二天大家发现老爷子还没起床,以前老爷子每天都是天还没亮,他就起床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今天没见到老爷子便赶紧到房里去看。
原来老人家还在深睡中,大家想叫醒他,老人家却迷迷糊糊,好像痴呆了一样。家里人第一个想到会不会中风了呢?但口眼也没有歪斜,身体也没有偏瘫,就是神识迷糊,昏不知人,于是不得不请爷孙俩前来诊视。
小指月摸完脉后说,爷爷,双手脉都实大有力,还带滑。
然后又看到老爷子满嘴控制不住地流出大量胶痰,非常黏稠,撬开口腔一看,舌苔厚腻垢浊。
爷爷说,整个痰实壅堵在胸肺,所以神不守舍。
家里人说,该怎么办呢?
爷爷说,这几天大便怎么样?
家里人说,老爷子三天没有大便了。
小指月说,小大不利当治其标,是不是该先通通肠?
爷爷说,不单是要通肠,还要把胸膈中的胶痰导泻下来。
小指月说,爷爷,那是不是要用凉膈散呢?
爷爷说,你看他的舌苔如何?
小指月说,白腻垢浊。
爷爷说,凉膈散是治热证的,用硝黄,这个应该按照寒实结胸来治,选用《伤寒论》的三物白散。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脉象这么有力,不用硝黄去泻吗?
爷爷说,有力分为热实和寒实,热实就用硝黄,寒实就用巴豆,这里头如果弄反了,祸不旋踵啊!
《本草通玄》曰,巴豆,禀阳刚雄猛之性,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羸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巴豆、大黄,同为攻下之剂,但大黄性冷,腑病多热者宜之;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伤寒传里恶热者多用大黄,东垣治五积属脏者多用巴豆,世俗未明此义,往往以大黄为王道之药,以巴豆为劫霸之剂,不亦谬乎?
小指月这才明白,又说,这巴豆不是有毒吗?
爷爷说,覆舟之水亦可载舟,伤人之药亦可救人。
然后给这老人家用上三物白散,连灌了两次药,不断呕吐出更多的黏痰。第三次灌药后,腹中转气鸣响泻下,连续泻下三次,搞得满床都是稀屎。
这时老爷子便说,我好口渴啊,想喝水。
爷爷说,先给他一碗冷粥,不要泻得太厉害。
小指月说,为什么用冷粥呢?
爷爷说,巴豆乃大热之品,攻下峻利,斩除寒积,势如破竹,唯有用冷粥可以缓其峻利。小指月点点头。
爷爷又说,用这三物白散治病,通泄胸腹痰水,就像倾盆大雨,一泻过后,万物焕然一新。如果没有辨明寒积,或泻下过度,就像暴雨如注,泛滥成灾,反而不可收拾。所以用巴豆必须随时准备冷粥,以缓其暴利。冷粥就是给巴豆刹车。
这老爷子慢慢就能讲话了,神志也恢复正常了。
爷爷说,老年人本来脏腑元气虚,就应该少激动,吃饭只吃七分饱。你家里又是祝寿,又是庆贺,又是满桌酒肉,这不是孝敬老人,而是完全没有半点健康常识。无知的爱等于伤害,无知的孝反而带来灾病。痰生百病食生灾。
这家里人听后羞愧难当,还好及时把老爷子救过来了。
难怪农村里流传这样的俗话说,老年人千万别祝寿,一祝寿就会缩短寿命。这种看似有些武断的结论,其实很多人是不懂得此中的道理。
老年人过得平平常常最好,心情激动难安,餐桌上又暴饮暴食,这就是为何逢年过节,很多老年人住进医院的原因。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叶橘泉经验:仲景《伤寒论》有桔梗白散,是典型的巴豆剂(巴豆霜1分,桔梗、贝母各3分)。原方主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
叶老曾用于痰食胶结昏迷不语之老人,获得意外之疗效。如郑姓老人年70余,素嗜酒,并有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其人痰湿恒盛,时在初春,其家有喜庆事,此老人嚼酒肉饭食后,即入床睡眠,翌日不起,家人在忙碌中初当不知,至晚始发觉患者迷糊,询之瞠目不知答,木然如痴呆。
因其不气急,不发热,第三天始邀余诊,两手脉象滑大有力,检视口腔,满口痰涎粘连,舌苔则厚腻垢浊,呼之不应,问之不答,两目呆瞪直视,瞳孔反应正常,按压其胸腹部,患者蹙眉似有痛闷感拒按状,于揭被时发觉有尿臭,始知其遗尿在床,然大便不行。
当考虑其脉象舌苔是实证,不发热,不咳嗽,不气急,病不在脑而在胃,因作寒实结胸论治,用桔梗白散五分,嘱分3次以温开水调和缓缓灌服。2次灌药后,呕出黏腻胶痰样吐物甚多,旋即发出长叹太息呻吟声,3次药后,腹中鸣响,得泻下2次,患者始觉胸痛、发热、口渴,欲索饮,继以小陷胸汤2剂而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