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器械的消毒及效果监测
手术器械的消毒应达到高水平消毒的质量,即污染器械上自然微生物数量减少90%以上,并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根据GB15982-2012《医疗机构卫生消毒标准》规定,中度危险性器械的菌落总数应每件或每克或每平方厘米≤20cfu,不得检出致癌性微生物。低度危险性器械的菌落数应每件或每克或每平方厘米≤200cfu,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器械经过消毒处理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阻断传染病传播流行,提高器械处理流程质量、保证环境及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污染。
(一)常用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方法 利用物理因子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常采用的物理消毒方法为湿热消毒法,利用较高温度的热水(≥90℃)或蒸汽为消毒介质,在维持相应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可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失去活性,发生代谢障碍,使微生物死亡,湿度越高蛋白质的变性和凝固越快,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越好。细菌繁殖体、病毒和真菌等对湿热均较敏感。湿热消毒采用高温蒸汽和热水作为消毒介质,具有安全、无毒性残留、环保的优点。WS 310.2中4.4条款规定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方法。依据WS 310.2规定,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其湿热消毒温度≥90℃,时间≥1min,或A0值≥600。
2.化学消毒方法 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对于不耐受湿热的器械,可采用化学消毒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可分为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因化学消毒剂对器械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需谨慎选择,选用的化学消毒剂应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准的消毒剂或酸性氧化电位水。
(二)效果监测
1.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消毒质量监测,监测及结果应符合WS 310.3中消毒质量检测要求。
2.留存清洗消毒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消毒记录内容应有可追溯性,符合WS 310.3有关质量追溯的要求。
二、消毒设备及使用方法
根据WS 310.2中5.4.1规定,消毒处理方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常用的消毒设备有煮沸消毒器(boiling sterilizers)、自动清洗消毒器(automatic cleaning sterilizers)、酸化水消毒(acidification of water disinfection)等。
(一)煮沸消毒器的使用
可用于耐高温、耐高湿材质的器械消毒,包括不锈钢等金属类、玻璃类,一些耐高温的塑胶类材质的器械。常用设备为电热消毒煮沸器。使用时煮沸槽中加入纯化水(或蒸馏水),通过电加热待水达到90℃或100℃后,将清洗后的器械浸泡于热水中1~5min,严密关闭煮沸器盖。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经济、效果可靠等优点。使用时注意每次放入消毒器器械的数量不应超过消毒器容量的3/4,完全浸泡于热水中;使用蒸馏水或纯水煮沸,可避免物品上有水碱;如果中途加入物品时,应按最后放入器械的时间重新计算消毒时间,及时取出,以免生锈。
(二)自动清洗消毒器消毒方法
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利用热水进行喷淋冲洗,在保持一定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实现器械消毒,在进行终末漂洗、消毒程序时自动进纯化水,自动加热至90℃,根据需要设定消毒时间1 min或5 min以上。
(三)酸化水消毒(氧化电位水生成机消毒)
1.氧化电位水生成机(oxidation potential water generaing machine,图2-14)作用原理 利用有隔膜式电解槽将混有一定比例氯化钠和经软化处理的自来水电解,在阳极侧生成具有低浓度有效氯、高氧化还原电位的酸性水溶液,阳极一侧产生液体的pH 2.0~3.0,氧化还原电位≥1100mv,有效氯浓度为50~70mg/L,残留氯离子<1000mg/L,同时在阴极一侧生成负氧化还原电位的碱性水溶液的装置。适用于包装前手术器械、内镜的消毒等。
图2-14 氧化电位水生成机
2.酸性氧化电位水的使用 是一种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ORP),低pH,含低浓度的有效氯的无色透明液体,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对各种微生物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杀菌速度快、使用范围广、安全可靠、不留残毒、对环境无污染。但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光敏感,稳定性不高,宜现生产现使用,对铜、铝和碳钢有轻度腐蚀性,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受有机物影响较大。
3.使用方法
(1)器械消毒:手工清洗后,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浸泡消毒2 min,净水冲洗30s,取出干燥后进行包装、灭菌等处理。具体方法应遵循WS 310.2-2009的相关规定。
(2)内镜消毒:遵循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4.注意事项
(1)因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在电解过程中会释放少量的氯气和氢气,故应将生成器和储水容器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且没有阳光直射的场所。
(2)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时只能用原液,宜现用现制备,不得和其他药剂混合使用,贮存时应用避光、密闭、硬式聚氯乙烯材质制成的容器,室温储存不超过3d。
(3)每次使用前,应在酸性氧化电位水出水口处,分别测定pH、有效氯浓度、氧化还原电位值:pH 2.0~3.0,有效氯浓度50~70mg/L,氧化还原电位≥1100mv。
(4)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前,应先清洗器械,彻底清除有机物。对不锈钢以外的金属物品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慎用。
(5)酸性氧化电位水为外用消毒产品,不可直接饮用,如不慎入眼应立即用水冲洗。
(6)如仅排放酸性氧化电位水,长时间可造成排水管道腐蚀,故排放后应再排放少量碱性还原电位水或自来水。每半年清理一次电解质箱和盐箱。
5.有效指标的检测
(1)使用精密有效氯检测试纸检测有效氯含量:精密pH检测试纸检测酸性氧化电位水pH。具体使用方法见试纸使用说明书。
(2)氧化还原电位的检测:取样时开启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等到出水稳定后,用100ml小烧杯接取酸性氧化电位水,立即进行检测。氧化还原电位检测可采用铂电极,在酸度计“mv”档上直接检测读数。具体使用方法见使用说明书。
(3)残留氯离子的检测:取样时开启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等到出水稳定后,用250ml磨口瓶取酸性氧化电位水至瓶满后,立即盖好瓶盖,送实验室进行检测。采用硝酸银容量法或离子色谱法。
(四)常用化学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chlorine containing disinfection) 含氯消毒剂在水中能产生具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消毒剂,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类。含氯消毒剂杀菌谱广、能有效杀灭多种微生物,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器械消毒时不宜选用。对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的消毒处理流程遵循“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的原则。气性坏疽一般污染器械应先采用含氯消毒剂溶液1000~2000mg/L浸泡30~45min,有明显污染物的器械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溶液5000~10000mg/L,浸泡时间≥60min,加盖进行消毒处理。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所需溶液应现配现用。
2.醇类(乙醇,alcohols) 乙醇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为中效消毒剂。无毒、无刺激,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易挥发,易燃烧。忌明火,用后盖紧、密闭,置于阴凉处保存。75%的乙醇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达到杀死细菌,常用75%乙醇棉球擦拭器械表面。
(五)器械消毒注意事项
1.应建立消毒质量记录表,湿热消毒记录温度、时间、A0值等参数;化学消毒记录消毒剂的名称、浓度、作用时间等参数。
2.对于不能水洗、不能耐受高温的器材,可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并在制定的操作流程中加以规定,如带电源器械。
3.如器械厂商特别说明的器械材质接触化学消毒剂或高温水会导致材质的变性以及功能受损,这类器械在确保清洗质量的情况下,可直接进行检查、包装、灭菌。
(王春娥 杨 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