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曾譻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大多由反复呼吸道感染引起,由于外感寒热之邪,导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热病七八日……脉代”。本病的发生与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多发生于小儿患者。所以热毒侵犯,最易伤阴,日久失治则气阴两虚,胸阳不振,痰浊瘀阻,气滞血瘀,病情迁延不愈。因此总结出该病病因病机为风毒内客包络,胸阳不展,气血瘀阻,久则伤阴耗气,正虚邪实。
张曾譻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大多由反复呼吸道感染引起,由于外感寒热之邪,导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素问·举痛论》);“热病七八日……脉代”(《脉经》)。本病的发生与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多发生于小儿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对外防御能力下降,反复罹患各种病毒微生物感染,从而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反复迁延不愈,正如《诸病源候论·久心痛候》所述:“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
张曾譻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为外感风热毒邪,由表入里,搏于血脉,累及心脏,使心气受阻,气血运行失常,导致气虚血瘀、痹阻心阳,故有“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之说,由于外邪入侵,导致经脉中血流不畅引发本病,如《素问·调经论》所云:“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而气阴亏虚则为本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正如《伤寒明理论》曰:“其气虚者,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也。”而《濒湖脉学》则指出:“促脉数而时一止为阳极欲亡阴。”所以热毒侵犯,最易伤阴,日久失治则气阴两虚,胸阳不振,痰浊瘀阻,气滞血瘀,病情迁延不愈。因此总结出该病病因病机为风毒内客包络,胸阳不展,气血瘀阻,久则伤阴耗气,正虚邪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