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胆汁性肝硬化系由于长期肝内胆汁滞留,或肝外胆道梗阻所引起。前者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被激活后,攻击中、小胆管,导致炎症反应。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最为多见。终末期血清胆红素直线上升,肝脾明显增大,瘙痒,疲乏感加重,表现为肝功能衰竭,曲张静脉破裂、肝性脑病、腹水、水肿伴深度黄疸。
胆汁性肝硬化系由于长期肝内胆汁滞留,或肝外胆道梗阻所引起。前者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被激活后,攻击中、小胆管,导致炎症反应。后者称为继发性胆汁性硬化,由肝外胆管长期梗阻引起。
该病90%发生于女性,特别多见于40-60岁的妇女,男︰女为1︰8。
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血吸虫病、营养失调,长期接触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或长期服用双醋酚酊、甲基多巴、四环素等药及肝瘀血、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等。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最为多见。
胆汁性肝硬化起病隐袭,发病缓慢,早期症状仅有轻度疲乏和间歇发生的瘙痒,1/2有肝大,1/4有脾大,早期为无黄疸期,少数患者血清胆固醇可高达8g/L,掌、跖、胸背皮肤有结节状黄疣,也有沿膝、肘、臀肌腱、神经鞘分布者,杵状指,长骨骨膜炎可伴有疼痛与压痛。临床黄疸的出现标志着黄疸期的开始,黄疸加深预示着病程进展到晚期,寿命短于2年,此时常伴有骨质疏松、骨软化、椎体压缩,甚至发生肋骨及长骨骨折,这些与维生素D代谢障碍有关。终末期血清胆红素直线上升,肝脾明显增大,瘙痒,疲乏感加重,表现为肝功能衰竭,曲张静脉破裂、肝性脑病、腹水、水肿伴深度黄疸。其并发症为肝性脑病(肝昏迷),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
早期的患者可使用药物治疗,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熊去氧胆酸、D-青霉胺、免疫抑制药及对症治疗,终末期即应进行肝移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