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爷爷说,再加细辛和五味子,三味药是治寒痰留饮的一个药阵,这叫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比如,干姜与细辛、五味子同用,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与桂枝同用,能温经通脉,扶助心阳;与白术同用,能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与附子同用,能温肾回阳,止痛祛湿。白氏在临床上用干姜治疗多种疾病,收效满意。白氏还用干姜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效果也较明显。白氏用干姜以温中助阳、祛除里寒而收效。

一个病人淋雨感冒后,一直咳吐清稀样痰,半个月了也没好。

爷爷问,什么时候咳得最厉害呢?

病人说,晚上咳得厉害,一咳起来都没办法睡觉。

爷爷说,那你现在还吃什么药呢?病人说,还吃着消炎药。

爷爷说,无炎症可消,必消伤人体正气。你现在感冒好了,身体阳气亏虚,又得了痰饮病,痰饮清白,身上火力不足,就不能再消炎清火了。

病人问,那该怎么办呢?爷爷说,指月,痰饮该怎么除?

小指月引《伤寒论》里的条文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爷爷说,那用什么药可以温肺化饮呢?小指月说,干姜能温肺化饮。

爷爷说,再加细辛和五味子,三味药是治寒痰留饮的一个药阵,这叫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这病人就服了两剂的姜辛味,胸中如同云开雾散,不再咳吐清稀样痰了。真是药若对证一碗汤,药不对证满船装啊!

小指月说,为什么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呢?

爷爷说,这三味药是从《伤寒论》的小青龙汤化裁出来的,退胸中寒痰留饮神效。寒痰留饮就像一派阴霾,这些阴霾蒙在肺中,非阳气不化,所以要制阳光以消阴翳。干姜治胸肺阳气,细辛能温散留饮伏结,再通过五味子把上泛外溢的痰饮收下来,这样寒饮得温则化,遇酸收的五味子便往下窍出。

所以病人服完药后,饮消痰化咳止,晚上再也没咳醒过。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白秀璞经验:白氏认为干姜的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干姜之所以能够回阳,这是与其能温暖上、中、下三焦分不开的。温中是回阳的主要因素。白氏认为,干姜在上焦“温肺止咳”“温通心脉”,在中焦“温暖脾胃”,在下焦“温肾助阳”“暖肠止泻”。当然,这与药物配伍亦有关系。比如,干姜与细辛、五味子同用,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与桂枝同用,能温经通脉,扶助心阳;与白术同用,能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与附子同用,能温肾回阳,止痛祛湿。说明干姜功在上、中、下三焦。

白氏在临床上用干姜治疗多种疾病,收效满意。如1971年应邀去某医院会诊一女性患者,19岁。做阑尾手术后月余,一直纳呆不食,精神恍惚,体质甚弱,每日以鼻饲及输液维持营养,白氏诊毕认为患者体质甚弱,胃阳不振,当以救胃气和中为先,故投以干姜6克,甘草10克,嘱其家属用勺缓缓少量缓饮。次日即觉思食、有饥饿感。连服3天,病人明显好转,已有食欲。在胃口开、胃气渐复的基础上,处方六君子汤3剂以善其后。当病人胃呆滞时,往往开始投以治疗药物不能取大效,因为胃呆时药物的吸收也受一定影响,故应先开其胃,待开胃后再投以治疗药物。白氏还用干姜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效果也较明显。一般出血性疾病是很少用干姜的,因为有“见血无寒”之说,多数认为出血为血热妄行,然亦不可以偏概全。出血证有三个因素:劳伤、努伤、热伤,其中劳伤者,宗“劳者温之”之旨。白氏用干姜以温中助阳、祛除里寒而收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