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道分泌的液体,俗称“白带”,主要由来自阴道黏膜、宫颈腺体、前庭大腺及子宫内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常用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肿瘤的诊断及雌激素水平的判断。
一、颜色与性状
正常阴道分泌物为白色稀糊状,无气味,其量随着月经周期略有变化。病理情况下,阴道分泌物的颜色与性状改变见表1-3-7。
表1-3-7 阴道分泌物常见颜色与性状改变及临床意义
二、阴道洁净度
【概述】正常情况下阴道内有需氧菌与厌氧菌形成的正常阴道菌群,其中,阴道乳酸杆菌占优势,另有少量棒状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杆菌、加德纳菌和念珠菌等。阴道与这些菌群形成一种平衡状态。阴道分泌物检验显示以杆菌为主,另外可有少量上皮细胞及白细胞。当外来病原生物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水平变化或其他某种因素破坏这种平衡,阴道分泌物显示杂菌或某种病原生物增加,并出现大量上皮细胞、白细胞及脓细胞,即阴道洁净度下降。
将阴道分泌物加生理盐水制成涂片,在高倍镜下观察,根据上皮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阴道杆菌与杂菌的数量进行判断,并按一定标准将阴道清洁度分为4级,见表1-3-8。
表1-3-8 阴道洁净度判断标准
【检测方法】湿片法和涂片染色法。
【参考区间】Ⅰ~Ⅱ(无致病菌和细胞)。
【临床意义】
1.阴道洁净度与阴道杆菌呈正相关,阴道洁净度为Ⅰ、Ⅱ度时,阴道杆菌量多(杂菌少、细胞少);阴道洁净度为Ⅲ、Ⅳ度时,阴道杆菌量少(感染、杂菌多、细胞多)。
2.单纯阴道洁净度差而未发现病原体为非特异性阴道炎。
3.阴道洁净度为Ⅲ、Ⅳ度时,常同时发现病原体,为各种病原体所致阴道炎。
【注意事项】细菌性阴道炎时,杂菌和上皮细胞增多,而白细胞可不增高,所以不能仅用阴道洁净度作为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唯一标准。
三、病原学检查
(一)阴道毛滴虫
【概述】阴道毛滴虫是一种致病性原虫,是引起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用生理盐水悬滴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波状或螺旋状运动虫体,呈倒梨形,共5根鞭毛。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25~42℃。
【检测方法】湿片法、涂片染色法、胶乳凝集试验和体外培养法。
【参考区间】阴性。
【临床意义】阴道毛滴虫阳性见于滴虫阴道炎。
【注意事项】直接湿片高倍镜检查法最常用,但阳性诊断率较低,必要时应加做胶乳凝集试验。
(二)淋病奈瑟菌
【概述】淋病奈瑟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体,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形似肾或咖啡豆,凹面相对,可散在白细胞之间和中性粒细胞胞质内。使用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培养淋病奈瑟菌,菌落呈圆形、突起、湿润、半透明、光滑、灰色、氧化酶试验为阳性,糖发酵实验为葡萄糖阳性,蔗糖、麦芽糖、乳糖、果糖为阴性。
【检测方法】涂片革兰染色、培养法。
【参考区间】阴性。
【临床意义】淋病奈瑟菌阳性见于淋病。
【注意事项】女性阴道分泌物因杂菌多,不推荐用革兰染色,而用亚甲蓝染色。
(三)加德纳菌
【概述】正常情况下阴道内不见或少见加德纳菌。加德纳菌为革兰染色阴性或染色不定的小杆菌。阴道分泌物中线索细胞是诊断加德纳菌性阴道炎的重要指标。线索细胞为阴道鳞状上皮细胞黏附大量加德纳菌所致。生理盐水涂片中可见该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细胞部分溶解、胞核模糊不清,周边大量加德纳菌及厌氧菌使其表面毛糙,有斑点和大量细小颗粒。
【检测方法】涂片染色法。
【参考区间】不见或少见。
【临床意义】阴道加德纳菌能以性行为和非性行为的方式传播,其与某些厌氧菌支原体共同引起细菌性阴道炎。实验室诊断指标:①线索细胞常大于20%;②胺臭味试验阳性:即在阴道分泌物上滴加10%氢氧化钾后产生鱼腥臭味;③阴道分泌物pH增高;④阴道杆菌减少(<5个/油镜视野),加德纳菌和厌氧菌增加。
(四)真菌
【概述】阴道真菌多为白色念珠菌,偶见阴道纤毛菌、放线菌等。真菌是阴道正常菌群之一,阴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真菌性阴道炎,分泌物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真菌可通过生理盐水拭子取材后直接涂片,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卵圆形孢子及菌丝。染色后的芽生孢子及菌丝便于观察,提高阳性检出率。
【检测方法】湿片法、革兰染色法。
【参考区间】阴性。
【临床意义】阴道真菌多为白色念珠菌,阴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真菌性阴道炎。诊断以找到真菌为依据。
【注意事项】临床湿片检查最常用,必要时革兰染色后油镜观察。
(武湘云 李宝亮 张长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