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献血者的红细胞、血清(浆)分别与受血者的血清(浆)、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称为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的目的是检测受血者和供者血液间有无抗原抗体反应。交叉配血试验分为主侧和次侧交叉配血。主侧交叉配血用受血者血清(浆)与供血者红细胞进行反应,检测受血者血清(浆)中有无针对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次侧交叉配血用供血者血清(浆)与受血者红细胞进行反应,检测供血者血浆中有无针对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检测方法有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抗球蛋白介质交叉配血试验、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一、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概述】红细胞加入血清中,若血清中存在针对红细胞膜上的ABO血型或其他血型抗原的抗体时,通过离心使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加快。由于人类ABO系统血型抗体(其他如P系统、MN系统等血型抗体)是以Ig M型为主,这些抗体能结合盐水介质中的多个悬浮红细胞,而导致红细胞凝集;也可激活补体引起红细胞膜损伤,出现溶血。主次侧管分别离心后,肉眼观察试管中红细胞有无溶血,然后摇散细胞扣观察有无凝集。
【临床意义】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主要检查供血者或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破坏对方红细胞的不规则完全性(Ig M型)或补体依赖性红细胞抗体;并能进一步验证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相容,防止急性输血性溶血反应的发生。
【注意事项】
1.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是临床输血前最基本的相容试验,但影响因素较多,且存在方法学缺陷,如仅能对完全性(Ig M型)红细胞血型抗体进行检测,不能对不完全性(IgG型)抗体进行检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当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完成后,必须加做其他一种可以检测不完全性抗体介质的配血方法,以防止不完全性抗体的漏检,确保输血安全。
2.应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时,如出现交叉配血不相容,首先应重新进行供血者和受血者ABO血型鉴定,以排除因ABO血型鉴定错误导致的交叉配血不相容。
二、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概述】由于红细胞表面含有丰富的唾液酸,因而带有较多的负电荷,能够使红细胞相互排斥,保持悬浮状态。蛋白水解酶能消化和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致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使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减弱、距离缩短,IgG型红细胞血型抗体分子的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就能分别结合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导致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临床意义】采用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主要用于发现由IgG型红细胞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容现象。
【注意事项】
1.酶能将红细胞表面的多肽链打开,从而改变红细胞膜上部分抗原结构。因此,当红细胞经酶处理后可以增强某些抗原抗体系统的反应活性,如Rh和Kidd系统。
2.唾液酸是某些红细胞血型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经酶处理后也会破坏红细胞的一些抗原结构,例如Fya、Fyb、M、N抗原,导致抗原抗体的反应性减弱或消失。由于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过去曾广泛使用,但由于这种介质能破坏M、N、S、Fya、Fyb抗原,可使上述抗原对应的相关抗体出现漏检,具有输血安全隐患,且影响酶反应因素较多,因此目前已很少使用酶法进行输血相容性检验。
三、抗球蛋白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概述】在合适的温度及一定的反应时间等条件下,IgG型血型抗体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抗原结合而使红细胞致敏,但多数IgG抗体不能在盐水介质中使致敏的红细胞出现肉眼可见的直接凝集。当加入兔或马抗人球蛋白抗体后,该抗体(二抗)可与包被在红细胞膜上的IgG类血型抗体(一抗)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通过抗球蛋白抗体的“搭桥”作用,促使原来已致敏的红细胞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临床意义】抗球蛋白介质交叉配血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受者、供者血浆中是否含有针对对方红细胞的IgG类不完全性抗体。
【注意事项】
1.抗球蛋白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是检测不完全性(IgG型)红细胞血型抗体最为经典的试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但需要手工操作,步骤烦琐,试验所需时间较长。
2.如阴性对照凝集或阳性对照不凝集,提示反应系统有问题,试验结果不可靠,应进一步分析原因,待问题解决后,重新做试验。
3.受血者或供血者红细胞自身对照(生理盐水对照管)出现凝集、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出现红细胞凝集,表明供血者或受血者可能存在红细胞自身抗体,提示本次试验结果不可靠,应当消除受血者或供血者自身红细胞凝集原因,重新进行试验。
4.当血液标本中含有冷凝集素、脐血标本含有Wharton胶、脐血存在较多网织红细胞、洗涤不充分、抗球蛋白血清中含有抗转铁蛋白抗体时,都可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
5.不能使用溶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临床工作中在使用抗球蛋白介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应当同时进行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四、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概述】红细胞膜表面带大量负电荷,使细胞间相互排斥,不易凝集。聚凝胺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在液体中可产生正电荷,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轻细胞间排斥力,缩短红细胞间距离,在离心力作用下,可使正常红细胞发生可逆性、非特异性凝集。低离子液可降低反应介质的离子强度,增加抗体、抗原间的吸引力,促进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相应抗原结合。将血清(浆)和红细胞置于低离子介质中孵育,如血清(浆)中存在不完全性红细胞血型抗体(IgG型),则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相应血型抗原结合。离心后,加入重新悬浮液,重悬液中的枸橼酸钠能中和聚凝胺的正电荷,正常红细胞随即恢复表面的负电荷,使非特异性凝集解散;而特异性的抗原抗体结合引起的红细胞凝集仍然存在。
【临床意义】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受者、供者血浆中是否含有针对对方红细胞的IgG类不完全性抗体。
【注意事项】
1.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对Kell血型系统的抗体检测效果较差,但汉族人群中的K基因出现频率几乎为零,kk型几乎为100%。因此在国内除对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人群外,其他人群临床输血时采用聚凝胺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是安全可靠的;在采用聚凝胺试验检测我国少数民族或外籍人员血浆(血清)抗体时,应对阴性结果再继续做抗球蛋白试验,以避免对抗K抗体的漏检。
2.临床输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应先进行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待排除完全性(Ig M型)红细胞抗体的存在后,再进一步做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3.枸橼酸钠(柠檬酸钠)和肝素均对聚凝胺具有中和作用,如临时使用含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或肝素的抗凝血标本时,试验中应加较多的聚凝胺来中和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或肝素,或在试验过程中逐步加入聚凝胺溶液到红细胞出现凝集为止。
五、微柱凝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概述】微柱凝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是将供血者、受血者红细胞和血浆(清)分别按照交叉配血的试验要求加入含有抗球蛋白试剂的微型凝胶柱主侧和次侧管的反应室中,置37℃孵育器中孵育一定时间,如果血浆(清)中存在有针对红细胞抗原的IgG或Ig M型血型抗体,经孵育和离心后红细胞将发生凝集,并形成红细胞凝集团块。凝胶柱中的凝胶具有分子筛的作用,从而阻止凝集的红细胞下沉,而留在微柱的表面。如血清中不含有针对红细胞抗原的抗体,经过孵育、离心后,红细胞仍以单个分散细胞形式存在,经离心力作用顺利通过凝胶分子筛,下沉到微柱管的底部而形成红细胞扣。
【临床意义】微柱凝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受者、供者血浆中是否含有针对对方红细胞的IgG类不完全性抗体。
【注意事项】
1.凝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凝胶微柱技术,通过凝胶分子筛作用可以提高交叉配血试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同时检出IgG型和Ig M型红细胞血型抗体,因此,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可以不做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2.由于抗球蛋白试剂在装配试剂过程中已经加入凝胶微柱内,进行离心时血清蛋白成分和红细胞因其各自的重力加速度不同而以不同的速度通过凝胶微柱,从而消除了血清中未结合的球蛋白与抗球蛋白试剂结合的可能性,因此使用凝胶微柱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红细胞可不洗涤;且对于阴性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也不再需要加入IgG型血型抗体致敏的阳性对照细胞验证阴性结果的有效性。
(邵智利 陈 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