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医院感染学及其任务

儿童医院感染学及其任务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控制管理的一门学科。外源性感染因患者本身抵抗力低,若遭受外源性感染,其病原体进入机体会增加毒力和耐药性,使感染更加严重,且治疗困难。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以散发为主,暴发流行少,且医院感染的传染性较低。

一、儿童医院感染学

儿童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控制管理的一门学科。其基础学科包括流行病学、传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疾病学、免疫学、抗菌药物学、卫生统计学、护理学和医院管理学等。

二、儿童医院感染学的任务

1.研究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有创性诊疗技术被广泛应用;抗生素的广泛开发、应用及滥用,导致正常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增多;化疗、放疗等各种药物及免疫抑制药的广泛应用,使患儿免疫力降低;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医院感染学应适应医学的发展,首先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研究制定有效措施,探讨新的理论、方法及技术,把医院感染率控制到最低限度。

2.研究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3要素(感染源、感染途径、儿童的易感性)其特征与一般传染病不同,其具体区别如下。

(1)感染源:内源性感染其病原体是由机体正常菌群引起,因此,在判定感染时常常有一定难度,因为即使在感染部位分离到某种正常细菌,也不能轻易下结论,还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才能判定。内源性感染在免疫功能降低或减弱的患者中是突出的问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外源性感染因患者本身抵抗力低,若遭受外源性感染,其病原体进入机体会增加毒力和耐药性,使感染更加严重,且治疗困难。

儿童医院的特殊性在于较其他公共场所易受到污染,医院环境存在各种大量的病原体,各类患儿的衣物、垃圾、排泄物使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而患儿在就诊的同时常有1~4位家长陪护,这样,既无法保证一个轻松的就诊环境,又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应注意研究加以控制。

(2)感染途径: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因感染性质不同而异,内源性感染是通过病原体在患者身体中的移位而实现,而外源性感染则以接触感染为主,其中医护人员、陪护、物品及各种介入性诊疗等均是传播媒介。

(3)儿童的易感性:由于儿童各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与抵抗力低下,再加上原发疾病的侵袭与损害,其抵抗医院感染的能力差,对医院感染普遍易感。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以散发为主,暴发流行少,且医院感染的传染性较低。

3.研究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征 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多数是条件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各类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但也有典型致病性微生物(如肝炎病毒、沙门菌、结核杆菌等)。但重点应放在条件致病菌的研究上,因为条件病原体具有以下特点。

(1)对外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性生成条件要求不高,且还具有特殊性能(如表皮葡萄球菌具有一种黏附于塑料插管的物质,受该菌污染,就很容易引起与插管有关的败血症;而大肠埃希菌能黏附在泌尿道的上皮细胞上,故易引起泌尿道感染等)。

(2)对抗生素具有较高和较广的耐药性。临床实验证明,院内分离出的菌株比院外菌株有更强和多重的耐药性,且又经常有新的耐药菌株出现等。

(3)菌株明显变化新菌株经常出现,近10年中,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由革兰阳性菌为主变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又出现许多新菌株(如阴沟杆菌、鲍氏不动杆菌、黏质沙雷菌等),今天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明天就可能转变为致病菌。

4.研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又发生新的感染,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二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再感染后其反应不典型等,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5.研究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医院工作人员尤其是医务人员,接触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很多(如患者排泄物、血液及很多不易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精密医疗仪器等,另外还有环境、空气的污染等)。因此,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的研究,也应该引起重视,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6.研究医院感染管理的对策 医院感染的研究,目的是控制和降低其发生率,因此,研究和制订控制对策很重要。

(1)从技术层面看,医院感染控制有4大要素,包括隔离消毒、灭菌质量、科学使用抗菌药物和介入性治疗、仪器的使用管理等。

(2)从管理层面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配备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制订感染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做好培训,全员参与共同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总之,加强对该学科的研究与应用是推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