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气消毒粉的原理

空气消毒粉的原理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不仅可造成医院内感染,而且可以污染其他物品甚至诊疗器具,引起医院内感染。利用化学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具有作用快速、效果可靠、节省等优点,特别适合疫源地终末消毒和大规模预防性消毒。所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应妥善保管,放置于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适合于在无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一、医院空气污染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空气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由于空气中微生物是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颗粒小、可随气流运动,因此,空气传播疾病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控制困难、后果严重。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不仅可造成医院内感染,而且可以污染其他物品甚至诊疗器具,引起医院内感染。由空气携带的微生物污染到物体表面,还可以通过卫生清扫重新悬浮到空气。儿童医院或儿科病房因其就诊对象的特殊性,陪护人员多,病区内人群密度较大,分泌物、排泄物较多,导致病原体经空气传播的机会增大,因此,消除和控制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对预防和控制儿童医院及儿童病房医院内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目前我国儿童医院采取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主要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一)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空气净化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效果可持续,残留的有害物质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常用的物理消毒法如下。

1.通风 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指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力造成的风压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是一种自然清除微生物的有效方法。机械通风指自然通风不良时,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利用风机、风扇等运转产生的通风动力,致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法,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这种方法较易操作,投入小,运行管理方便,但仍存在几点不足。

(1)自然通风的运行情况和效果难以预测和评价。

(2)自然通风的过程的控制有一定的难度。

(3)当地的气候条件、环境温度等对通风效率有一定影响。

2.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为10~400nm,可分为A、B、C和真空4个波段,其中以C波段杀菌效果最好。目前常用的杀菌灯为石英管低压汞蒸汽灯,其发出的紫外线95%的波长为253.7nm。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

利用紫外线杀菌灯直接照射空气是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并且要求分布均匀、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m,使人的呼吸带处于有效照射范围,在无人条件下,每次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低于70%,以40%~6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空气和水中的悬浮粒子也可影响消毒效果。紫外线对人体造成损伤,因此不得使紫外线灯直接照射到人。同时,运用此种消毒方法时,应定期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

3.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是采用静电吸附和过滤材料,消除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适用于有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净化,消毒时应注意关闭门窗,进风口、出风口不应被遮挡或堵塞,消毒器的循环风量应大于房间体积的8倍以上。

4.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是一种组合空气净化技术,有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杀灭进入消毒器空气中的微生物,并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5.过滤除菌净化技术 过滤除菌技术在空气净化中的使用主要是层流洁净系统和局部净化装置中。在层流洁净系统中是在100级层流环境内,启动层流系统30~60min,使空气中粉尘量和微生物数量均达到要求。在局部净化装置中是与紫外线照射和静电除菌技术组合,形成多因子组合空气净化技术。

6.空气净化设备 空气洁净设备包括空气净化机和空气层流设备。空气洁净设备可依据空气中尘埃与微生物粒子检出数分为不同的洁净度。洁净度级别的高低与室内局部空间内安装的滤材过滤效果高低及通风方式密切相关,层流设备采用的是层流通风,空气中尘埃与微生物粒子检出数是空气洁净度分级的主要依据,按检出尘埃粒子(粒径多≥0.5μm)数最大值可将空气洁净度分为5个级别,依次为100级(≥0.5μm的尘粒数>350粒/m3且≤3500粒/m3;≥5μm的尘粒数为0)、1000级(≥0.5μm的尘粒数>3500粒/m3且≤35 000粒/m3;≥5μm的尘粒数≤300粒/m3)、10 000级(≥0.5μm的尘粒数>35 000粒/m3且≤350 000粒/m3;≥5μm的尘粒数>300粒/m3且≤3000粒/m3)、100 000级(≥0.5μm的尘粒数>350 000粒/m3且≤3 500 000粒/m3;≥5μm的尘粒数>3000粒/m3且≤30 000粒/m3)、300 000级(≥0.5μm的尘粒数>3 500 000粒/m3且≤10 500 000粒/m3;≥5μm的尘粒数>30 000粒/m3且≤90 000粒/m3)。

7.其他 如等离子体除菌技术、高电压场空气消毒技术等也可用于室内空气净化消毒,但因其使用过程中危害较大,目前尚未广泛使用。

(二)化学消毒法

利用化学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具有作用快速、效果可靠、节省等优点,特别适合疫源地终末消毒和大规模预防性消毒。所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应妥善保管,放置于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常见的化学消毒法有如下几种。

1.气溶胶喷雾器法 气溶胶喷雾器能够将消毒剂溶液雾化成20μm以下的微小粒子,在空气中雾化均匀,不留死角,形成消毒剂浓雾,与空气中微生物颗粒有充分接触,形成气溶胶—蒸发分子体系,使空气、暴露物体、隐蔽物体等都能均匀得到消毒,以达到彻底杀灭空气中微生物的目的。适合于在无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适用药物有5000mg/L过氧乙酸、3%过氧化氢、500mg/L二氧化氯等,过氧乙酸作用时间为1h,过氧化氢、二氧化氯作用时间为30~60min。

运用此种方法消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消毒前应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由里向外、先表面后空间的顺序依次均匀喷雾。

(2)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3)室内喷雾时,喷前将怕腐蚀的仪器设备,如监护仪、显示器等物品盖好。

(4)气溶胶喷雾难以湿透表面,对尘埃多及隐蔽表面应清洁卫生和充分暴露或加大喷量。

(5)消毒表面时,喷雾距离应>1.5~2m,防止局部表面用药过量或喷雾不匀。

2.熏蒸消毒法 利用化学消毒剂具有的挥发性,在一定空间内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帮助挥发完成空气消毒的过程。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适用药物有5000~10 000 mg/L过氧乙酸、10~20mg/m3二氧化氯、20mg/m3臭氧等。

运用此种方法消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用化学消毒剂必须有卫生许可批件,且在有效期内。消毒前一定要检查房间的密闭性。

(2)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耐腐蚀。

(3)消毒时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

(4)由于儿童医院的诊疗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熏蒸消毒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烫伤灼伤儿童及火灾等情况。

(5)消毒后要充分通风换气,人员方可进入。

(三)物理与化学复合因子消毒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对医疗质量的更高要求,光触媒净化技术被用于医院室内消毒和洁净。在医院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室等重点部门室内安装带光触媒与紫外线装置的空气净化器,不断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作用,以清除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和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光触媒净化技术优点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项技术在卫生领域显现出非常诱人的前景。

三、不同环境及不同情况下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根据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的规定,医院环境分为Ⅰ、Ⅱ、Ⅲ、Ⅳ类环境,如Ⅰ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不同环境对空气的要求各不相同,采用的消毒方法也不尽相同,同时,在有人、无人、住院患者出院或死亡等不同情况,采用的消毒方法也不应千篇一律。表6-1中列举了医院内不同环境及不同情况下空气消毒方法的选择。

表6-1 不同环境及不同情况下空气消毒方法的选择

四、医院物体表面污染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医院内物体表面污染的主要来源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造成的污染;医院内的患者、医务人员和探视人员的各种活动造成的污染;对医院病房内环境等打扫卫生特别是干式清扫造成的扬尘播散,引起微生物污染等。大量研究表明,医院内环境物体表面污染与医院感染具有明确的相关性,致病微生物可通过与污染物体表面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造成感染传播。临床实践证明,定期对医院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五、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目前常用的物体表面的消毒方法有照射法、浸泡法、擦拭法、喷洒法等。

1.照射法 主要有紫外线直接照射,照射时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物体表面较粗糙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2.浸泡法 主要试剂有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时,应将待处理的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并加盖,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3.擦拭法 主要试剂有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对于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消毒,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4.喷洒法 主要试剂有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剂等,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六、不同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1.普通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取出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2.感染高风险的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方法采用500~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采用1 000~2 000mg/L季铵盐消毒液擦拭。

七、地面、物体表面消毒常用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 目前最常用的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地面常伴有明显污迹,最好选用含表面活性剂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处理,如84消毒液。预防性地面消毒常用含有效氯250~500mg/L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

2.过氧化物类 一般使用含0.1%~0.2%过氧乙酸或3.0%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3.季铵盐类 一般采用1000~2000mg/L季铵盐喷雾消毒,作用10~30min。

4.酚类消毒剂 目前使用的酚类消毒剂主要是含表面活性剂的对氯间二苯酚、邻苯基苯酚等复方制剂,此类消毒剂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5.其他消毒剂 如含溴消毒剂、过氧乙酸等,但不常使用。

八、清洁用品的消毒

1.手工清洗与消毒 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自动清洗与消毒 使用后的布巾等物品放入清洗剂内,按照清洗器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