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锐器伤与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锐器伤与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等血源性传播疾病儿童患者的增多,儿科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的操作,如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析以及患者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等,因此也面临着锐器伤与血源性医院感染的极大风险。

许多致病因子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血液传播疾病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梅毒、疟疾等,其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常见与突出。尤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等血源性传播疾病儿童患者的增多,儿科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的操作,如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析以及患者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等,因此也面临着锐器伤与血源性医院感染的极大风险。

一、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锐器伤与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即刻采取紧急处理,对降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危险十分重要。

(一)应急处理措施

1.挤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用力挤压,以免对伤口周边毛细血管造成负压,使伤口周边可能存在的病毒更容易进入血管。

2.冲洗 先肥皂液和流动水反复冲洗,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3.消毒 伤口局部用0.5%碘伏或75%乙醇消毒,若伤口较大,出血较多者,需立即外科就诊,必要时消毒后包扎伤口。

(二)尽快确立暴露源

1.如有明确暴露源,对暴露源血样进行梅毒、HAV、HIV、HCV等抗体检测,若为阴性则排除暴露。

(1)若监测结果为梅毒、HAV、HIV、HCV阳性,则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若为HIV抗体可疑阳性,立即按照职业暴露应急体系相关程序上报,并将暴露源血样一同送往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进行确认和CD4计数检测,立即由CDC专家进行风险评估、是否用药及用药指导。

2.如不能明确暴露源,则需进行梅毒、HAV、HIV、HCV、HDV本底检查,并定期追踪、随访。

二、几种血源传播性疾病的职业暴露后预防建议

1.乙型肝炎病毒(HBV)暴露后预防建议 对乙肝职业暴露人员,根据血清学检查结果,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未接种过乙肝疫苗HBs抗原(-)HBs抗体(-),最好在48h内(最迟不超过1周)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同时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注射,即6个月内完成3次乙肝疫苗注射(0、1、6)。

(2)以往接种过乙肝疫苗,无抗体产生,或HBs抗体(+),定量<10m U/ml,予48h内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同时强化注射乙肝疫苗1次。

(3)以往接种过乙肝疫苗,HBs抗体(+),定量>10m U/ml,则不需预防用药。

2.丙型肝炎病毒(HCV)暴露后预防建议

(1)没有适用于丙型肝炎暴露后预防药物,但必须进行血清本底检查,暴露后4~6个月再次追踪检查。

(2)早期诊断是否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在暴露4~6周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3.丁型肝炎病毒(HDV)暴露后预防建议 丁型肝炎只发生在有乙型肝炎感染的人,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也对防止丁型肝炎有效。

4.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建议 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240万U,每侧臀部注射120万U/次,每周1次,连续注射2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红霉素等。停药后每隔1个月检测梅毒血清1次,连查3次。

5.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后预防用药建议 每例被HIV阳性患者针刺伤后,获得HIV的可能是0.2%~0.4%。必须尽快采取措施。

(1)尽快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在CDC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4h内实施,1h以内效果好,>4h效果降低,最迟不得超过24h,即使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育龄妇女在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3)职业暴露后的随访:暴露后应于6个月内进行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