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西开放文化高地的基本定位

向西开放文化高地的基本定位

时间:2023-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打造陕西向西开放的文化高地刘吉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一是国际文化交流高地——文化生态化维度。向西开放的文化高地首先必须是满足民生文化诉求的公共文化服务高地。为尽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理想,推进陕西向西开放文化高地的建设步伐。
向西开放文化高地的基本定位_文化治理: 文化管理的实践趋势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打造陕西向西开放的文化高地

刘吉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近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会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再次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深刻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涵,为陕西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向西开放的文化高地指明了方向。下面,我结合会议精神和陕西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陕西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对话已成为人类传承民族血脉、实现经济共荣的必由之路。陕西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作为连通欧亚文化的核心环节,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中肩负着推进中华文化向西开放,构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历史责任。这种宏观目标是以陕西的三大战略优势为依托的。

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现代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文化积淀深厚、地缘优势突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先行区得天独厚,打造中亚经贸交流中心势在必行。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渐次推进和欧亚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的集聚整合,陕西向西开放的国际经济基础优势将逐步凸显。

二是关中—天水城市群战略。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下,关中—天水城市群建设逐步推进,西咸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作为陕西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的关中—天水城市群正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逐渐承担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作用,并进一步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为陕西建设内陆型经济开发战略高地,打造向西开放的文化高地夯实了内部基础。

三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战略。在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的深入推进中,作为中华民族摇篮、中华文明发祥地和中华文化代表的西安,将逐步成为比肩北京政治中心、上海经济中心的中国文化中心,成为连通欧亚文化的国际交流中心。届时,西安将以全新的面貌、崭新的姿态,在再现“古长安”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发挥其核心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陕西向西开放的巨大引擎。

二、向西开放文化高地的基本定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等重大战略为陕西构建向西开发文化高地带来了重大机遇。我认为,陕西应当从文化生态、文化民生、文化经济三大维度出发,整合资源、集聚发力,倾力打造向西开放的国际文化交流高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高地和文化产业国际化高地。

一是国际文化交流高地——文化生态化维度。文化交流是文化共生的基础,是建设和谐文化生态的基础。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际文化交流的关键核心,承担着彰显华夏文明魅力,搭建世界文化沟通桥梁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从塑造和弘扬民族精神出发,从实现和促进世界文化共荣出发,通过输出具有中国气派、陕西风格的文化精品,通过密切与中亚、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形成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贸易共同体,进而将陕西打造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国际文化交流高地。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高地——文化民生化维度。文化民生,利在千秋。向西开放的文化高地首先必须是满足民生文化诉求的公共文化服务高地。这就要求陕西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着眼点,着力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重点围绕城市文化示范项目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真正实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为建设向西开放的文化高地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三是文化产业国际化高地——文化经济化维度。当前,文化、经济交融日益深化,文化成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文化产业成为提升区域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构建文化产业国家化高地也成为陕西引领未来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这要求陕西立足文化资源,发挥特色优势,加强文化产业集群规划,规范文化市场运行秩序,优化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将文化产业建设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带动陕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向西开放文化高地的三维关键

打造向西开放的文化高地,彰显着华夏民族由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文化自觉、自省、自信,表征出泱泱中国以走廊经济、带状经济推进欧亚次区域经贸发展的远大抱负。为尽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理想,推进陕西向西开放文化高地的建设步伐。我认为,应当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从“顶端设计理念”出发,构建“战略体系—制度支撑—项目依托”的发展框架

一是在战略规划方面,从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和陕西建设“三强一富一美”战略的全局出发,找准定位、明晰目标,从陕西向西开发的文化生态、文化民生、文化经济维度,确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走出去的基本策略。二是在制度建设方面,以文化体制改革为依托,健全文化市场运行制度,完善文化要素配置制度,改革文化宏观管理制度,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合作的文化治理模式,切实提高文化建设制度化水平。三是在项目依托方面,坚持文化产业项目带动策略,并在项目合作、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变“零散推进”为“组团发展”,着力形成“大项目带动+集群联合成长”的项目共进优势。

(二)从“双轮驱动策略”出发,形成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一方面,在文化产业驱动上,落实完善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深入挖掘陕西区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优势领域发展,建设区域性、特色化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创新文化生产、传播方式,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另一方面,在公共文化驱动上,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建设思路,围绕健全网络、创新方法、提高质量的发展目标,牢牢掌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向人民提供更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助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升级,促进公共文化活动集聚,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三)从要素配置出发,完善“主体+政策+资金+人才”的四位一体保障机制

一是在文化市场主体方面,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全面提升“文化陕军”综合实力。二是在文化政策方面,加快转变政府文化职能,制定、创新财税、土地、产品服务、市场准入等方面优惠政策,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有序推进,文化走出去营造良好氛围。三是资金支持方面,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探索优化文化投融资环境的可行路径,大力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为陕西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四是人才培养方面,依托陕西科技、教育优势,积极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文化党政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计划、文化产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文化人才引进、培养、流动制度,为陕西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