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力衰竭的心脏病。
(一)概述
可以发生于老年人,但多数是从中年迁延发展而来。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大多是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而来。患病率很高,尤其在吸烟人群中,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除右心房右心室肥大外,还由于严重肺气肿的影响,使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发生变化,也可导致心电图出现某些改变。
(二)心电图特征
1.P波改变
(1)肺型P波:P波高尖,振幅≥0.25m V,或低电压时>同导联QRS波振幅的1/2,时间正常,呈尖峰型,P波电轴>80°,肺型P波发生率22.8%~47.3%。
(2)P/Ⅱ比值: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有肢体导联低电压,故P/Ⅱ比值往往较大。比值0.5具有诊断意义。
(3)V 1导联P波起始指数(IPI-V 1):指V 1导联P波正向部分振幅(mm)×时间(s)≥0.03 mm·s。
(4)V 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 V 1):以≤-0.04 m V·s作为异常。Ptf V 1异常既可以发生于左心疾病患者,也可以发生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与房内传导障碍有关。
(5)P波电轴:正常额面电轴范围+45°~+70°,右心房扩大者P电轴多右偏。一般以P波电轴>80°作为异常标准。
(6)Ta波:是心房的复极波,心电图表现PR段下移,Ta波≥0.05m V对诊断肺源性心脏病有一定价值。
2.右心室肥大
(1)V 1~V 6导联QRS波群常常呈rS型,心电图表现出极度顺钟向转位。有时V 1~V 3导联表现为QS、Qr或qr型。
(2)V 1导联R波增大呈qR、R、RS型,RV 1>1.0m V,RV 1+SV 5>1.05m V,V 1导联R/S>1,V5导联R/S<1。
(3)V 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rsR′型。
(4)aVR导联R/Q或R/S>1。
3.电轴右偏>+90° 有时电轴显著右偏可达右上象限,多在-90°~-120°,少数患者电轴左偏(-30°~-90°)称为假性电轴左偏。
4.肢体导联 QRS低电压。
5.常伴有心律失常 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当病变发展到晚期,在右心室流出道肥大加重的同时,右心室游离壁也明显肥大,致心室除极向量向右前也增大,使V1导联出现高R波,而V 5、V 6导联的S波更趋加深。
6.ST-T改变 多出现在Ⅱ、Ⅲ、a VF和右胸导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