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窦性激动不能到达或通过交界区,且交界区又未能及时发出逸搏激动时,心室就可发出被动性室性逸搏,室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频率在20~40/min者,称为室性逸搏心律。
(一)产生机制
窦房结、心房、交界区起搏点自律性降低或丧失起搏功能时,室内异位起搏点,以自身的节律发放一系列激动(3次及3次以上),形成室性逸搏心律。在传出阻滞、房室阻滞、双束支阻滞、三支阻滞及四分支阻滞时,也可出现室性逸搏心律。
(二)心电图特征
1.一系列宽大畸形的室性QRS波群 室性QRS波群的特点是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限0.12~0.16s,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相关的心房波。起搏点愈低,QRS波群宽大畸形愈明显。根据QRS波形态与时间,可大致推测出起搏点所在的部位。除室间隔逸搏心律的QRS波时间<120ms以外,其他部位的室性QRS波时间均≥120ms。
2.心室节律 心室率缓慢,平均心室率20~40/min。起搏点愈低,频率愈慢且节律愈不规则,愈易继以心室停搏或全心停搏。
3.室性融合波与室内分离 窦性、房性、交界性节律与室性逸搏心律并存者,可形成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内脱节。
4.基本心律 可为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窦性心动过缓、过缓的房性及交界性逸搏心律等。如为窦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多合并有高度以上房室阻滞。
(三)临床意义
室性逸搏心律多见于高钾血症、奎尼丁中毒等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或临终前患者。室性逸搏心律与交界性逸搏心律比较,其自律性极不稳定,易发生停搏,导致心室停搏,一旦发生,多提示预后严重,应及时置入心脏起搏器。
(周军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