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软实力:内涵意蕴、逻辑体系与提升路径
马孝勇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硬实力竞争优势逐渐式微、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软实力成为今后国家和区域竞争的关键。其间,作为软实力核心要义的文化软实力,又当属关键之关键。文中选取狭义的区域文化软实力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剖析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属性,认为区域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其逻辑体系应该包含“三层次、九维度、十八关键”,并据此提出“硬实力推动型”“品牌促进型”“文化交融型”“城乡协调型”“素质培育型”五种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区域文化软实力;逻辑体系;提升路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当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当前,我国已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区域作为国家整体的有机组成,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因子和重要表现。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不仅有助于推动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发展,也成为实现我国文化强国战略、推动中华文明传承的基础路径。
一、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意蕴
(一)作为区域文化软实力之母体的文化软实力
20世纪90年代初,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这一概念,认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政策的吸引力”[1]。软实力和硬实力作为同一主体所拥有的实际力量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转化也相辅相成,硬实力是软实力的物化表现和有形载体,软实力则是硬实力的潜在延伸。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一个子概念,也是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它提出于党的十七大报告,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2]。文化软实力具有存在方式的潜在性、作用方式的渗透性、影响结果的持久性、内容结构的体系性等特征,它源于一个地区对地域内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因而也就具备了软实力的一些品质特征,如非强制性、潜影性、综合性等。
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在地区层面上,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特有概念。“区域文化软实力既是在我国地方政府纷纷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过程中提出的,又是在我国学术界对软实力问题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3],当下,学者们对于区域文化软实力内涵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一是将区域文化软实力界定为一种精神力量。如邓显超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实力中的文化、精神力量。”[4]二是将区域文化软实力界定为一种综合力量。如任远远认为,“区域文化软实力是指对一个区域的文化资源及其柔性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维护区域利益实现区域战略目标的能力。”[5]沈昕等认为,“区域文化软实力应当是这样一种‘力’,它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和文化自身的发展而产生,以无形和有形的态势,成为推动区域文化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成为促进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持续的辐射力和支撑力。”[6]本人将区域文化软实力定义为:以区域硬实力为基础,基于区域文化资源的软运用而形成的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文化核心,包括区域文化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属性
区域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区域竞争力的文化核心,决定着区域持续发展的能力水平,它表现为一个以硬实力为基础的,具有软实力基因和高度地域特色的复杂系统。区域文化软实力有如下特征:
1.衍生性
指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在区域硬实力支撑基础上的衍生物,这种衍生主要表现在:首先,区域内文化软实力以硬实力中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决定了区域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投入水平和发展进程,而且还催生新的文化形态;其次,科学技术是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丰富了原有的文化形式,而且通过科技与文化内涵的嫁接培育出新的文化业态。
2.复杂性
指区域文化软实力内容结构上的层次性和作用结果上的不确定性。首先,文化资源的层次性决定了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层次性,其由低到高依次可分为:“大众文化的吸引力、制度习俗的约束力和价值观的凝聚力。”[7]其次,区域文化软实力作用结果的实现受文化资源的占有、文化传播、文化产品消费、文化教育的渗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加之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文化软实力评估量化标准的缺乏等,共同导致了文化软实力作用结果的不确定性。
3.潜影性
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作用方式的柔性化和潜在性。首先,区域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柔性的力量,通过对各种力量资源的“软运用”来达到自身的目的,这是其与硬实力的最大不同;其次,区域文化软实力一般都通过启发、引导、吸引等潜影性的方式发挥作用,其往往通过培育区域内共同价值观念、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等方式,来传递区域文化思维理念和价值取向。
4.认同性
指区域文化理念及其产品只有得到大众的认可才能形成文化软实力,认同度与区域文化软实力呈正相关性。首先,区域的文化理念只有被公众接受,才能对公众的生活形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形成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和吸引力,这也是文化存在和传承的意义之所在。其次,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也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具有消费市场和发展前景,进而形成区域文化的市场竞争力。
二、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逻辑体系
(一)区域文化软实力逻辑构成析要
目前,对区域文化软实力逻辑构成的探析尚处于萌始状态,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从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外在表现入手对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其主要代表观点有两个,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提出了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十大结构要素即文化号召力、城市凝聚力、形象传播力、政府执政力、社会和谐力、教育发展力、商务吸引力、科技创新力、区域影响力、信息推动力。江南大学《无锡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课题组,对复旦大学的分类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用创新创造力和文化产业支撑力替换了科技创新力和区域影响力,保留了文化号召力、城市凝聚力、形象传播力、政府执政力、教育发展力、商务吸引力、信息推动力、社会和谐力。”[8]二是从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构成因素入手进行研究,其主要的代表观点有:沈昕等将区域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划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域文化资源、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发展环境、文化衍生要素。”[9]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党校《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增强科学发展竞争力》课题组提出了八大构成要素:“人文精神、城市形象、市民素质、文化设施、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文化环境。”[10]
总体而言,各分类基本上都包含了构成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元素,如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传播、文化教育、文化政策、科技与信息等,但普遍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在构成要素的论述中,没有阐述各要素在区域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要素分类缺少层次性和逻辑性;二是大都没有明确提出要素分类的标准与依据,其观点缺乏说服力。
(二)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逻辑体系
笔者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各要素在区域文化软实力形成、发展中作用的视角和作用,将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划分为“三层次、九维度、十八关键”,如下表所示:
表1 区域文化软实力构成分布图
1.基础层
基础层是区域文化软实力形成和发展的根基,它构建了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文化资源基础和区位环境,包括三方面的要素:经济实力、文化资源禀赋、地理区位。
经济实力构成了区域文化软实力生成、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决定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物质投入水平、文化发展程度、区域内文化消费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区域经济当前的经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其公认的衡量指标有区域经济生产总值、区域内人均收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等,表现为当前区域经济满足文化软实力持续发展的能力。( 2)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影响着区域文化软实力未来发展的经济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呈现出从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向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过渡的趋势。
文化资源禀赋构成了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初始资源,包括“表层的器物文化和大众文化,如饮食和服饰、劳动和交通工具、工艺技术和影视音乐等;中层的社会关系文化、风俗习俗、语言文字、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生产方式等;深层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身份、道德规范、世界观、精神信仰等。”[11]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文化资源数量,指区域内现有文化资源的总量和质量。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区域内可供利用、开发的文化资源数量,影响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的规模,对文化软实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文化资源结构,指各层次的文化资源在区域整体文化资源中所占的比例结构。不同层次的文化资源可开发利用的程度也不一样,也会形成不同层次的区域文化软实力,层次越高的文化资源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和贡献也就越大。
地理区位是一个地域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构成了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区位要素,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的文化属性和对外传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自然区位,指一个地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地形地貌、自然气候、自然资源等,这影响着区域文化的生成和文化的属性。如沿海的闽粤地区和内陆巴蜀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闽粤海洋型文化和巴蜀内陆型文化。( 2)社会区位,指一个地域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区域的交通、宗教信仰、周边区域文化发展的状况等,这直接影响着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社会氛围、对外传播和交流等。
2.核心层
核心层是区域文化软实力构成的关键和核心要素,在区域文化软实力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三方面的要素:公共文化、文化产业和文化持续发展力。
公共文化是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12]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硬件,是发展和传播公共文化、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前提。区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应分为两部分,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乡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前者主要包括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大型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科研院所、科技馆、文化广场、公共文化网络设施等,后者典型的代表有乡镇的广播电视网络设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 2)公共文化产品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基本文化和精神需要,包括有形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无形的公共文化服务。前者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戏剧院、农家书屋等,无形的公共文化产品有公益性文艺演出、公益广告、公共文化推广活动等。
文化产业是以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来发展文化,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构成了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文化产业是文化当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最富于创新的力量,是资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低、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低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13]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文化品牌,指具有区域性文化特色的文化精品,能够展示区域的特色文化,在区域外形成持久和广大的影响力,成为区域文化的标志性和象征性元素。优秀的文化品牌不仅能增强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能发挥品牌的带动效益,促进区域内其他文化品牌的传播和发展,形成区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2)科技创新与信息推动,指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与文化融合过程中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中一个新兴的门类,它与传统的产业相比,更具创新性、独特性、知识性,更加依赖于创新和信息,也可以说,科技创新与信息的推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根本动力,尤其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信息产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文化的持续发展力是指区域内文化要素满足区域文化当前发展和今后发展的优势能力,构成了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潜在要素,主要表现为区域文化发展优势或文化潜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区域的资源优势,包括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和区域文化人才优势。区域文化资源是文化发展的初始资源,它包括区域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文化、器物文化等。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往往表现在区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上,越具有独特性的文化资源,开发的优势和潜力也就越大。区域文化的人才优势主要表现在人才的数量、质量和人才的构成结构上,这是由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程度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2)区域文化机制优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区域文化政策优势和区域文化运作体系优势。区域文化政策优势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在国家整体文化发展战略的部署中,某一区域处于战略的优势地位或者属于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地区,二是区域自身给予当地文化行业发展更多的政策支持、制度维护、法律保障等。区域文化运作体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完善的文化运作体系、成熟的文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多元的文化投入机制、高度信息化的运作手段等。
3.外延层
外延层是区域文化发展所必需的因素,在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包含三方面的要素:文化传播、文化人文环境和文化教育。
文化传播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催化要素,它不仅能提升区域文化的影响力、知名度和感召力,而且能在提高外界对该区域文化的认同度,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区域文化传播就是一个地方利用各类媒体、形象推广、公关宣传等渠道来进行对外文化的宣传,以促使外界提高对该区域的认识,改善印象和提升认同。文化传播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文化传播途径,指文化传递、扩散的路径和方式,它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文化传播的效果。随着科技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途径也呈现出全方位、精准化的传播特点。全方位即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也包括新兴的网络、移动通讯等传播和资讯手段,如微博。精准化就是对文化信息的接受者进行详细的划分,按其喜好、年龄、工作、收入、消费习惯等向其进行符合其偏好的文化宣传,改变了以往千人一律的“信息轰炸”的传播模式。文化传播主体会根据自己的实际以及自我文化的特点来选取适合的文化传播途径。此外,在文化传播中还要学会应用营销手段,要把握营销的常规热点、抓住突发热点、创造人为热点,通过营销热点促进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效度,指文化传播所产生的效果与预期的吻合程度。区域进行文化输出都意欲达到提升区域形象、知名度、认可度和影响力等目的,但并非所有的传播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衡量文化传播效度主要有两个标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文化影响的深度。文化传播的广度是指文化传播对区域内和区域外群体影响范围的大小,文化影响的深度是指文化传播主体对文化影响客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的改变程度。文化传播的效度不仅与传播途径的完善和匹配程度有关,而且与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周边文化的发展状况等紧密相关。
文化的人文环境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人文要件,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催生优秀的区域文化产品、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播、推动区域文化实力的上升等。区域文化的人文环境主要包含两方面:( 1)区域文化政策,区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撑,一个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水平往往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呈正相关性。政策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文化发展的投融资上,也表现在促进文化交流上。同时,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作用,健全的法律体系能保证文化发展的路径规范和秩序规范。( 2)区域文化管理,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管理,管理已渗入到文化发展的各个环节。良好的管理不仅可以节约和整合区域资源,而且也可以优化文化市场的运作。区域文化管理包括对区域内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资源的管理。区域文化管理的主体包括区域内地方政府、文化企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行业从业人员等。
文化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能,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区域所拥有的高端人才,以及民众的素质密切相关,因而区域文化的教育能力构成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教化要素,是实现区域文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对普通民众的教育。对于前者,往往需要进行系统的教授和培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教育的目的是培育高端的专业人才。至于后者,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大都是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的效果是民众素养的普遍提高。( 1)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才后盾。一般而言,区域实现高端人才的聚合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自行培养,二是人才引进。人才的引进不仅竞争激烈、成本高昂,而且可能会出现“才不对需”或者“求无所供”的状况,因此区域进行高端人才的培养是势在必行。如何发挥区域文化资源如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作用,已成为区域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2)民众的素质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容,民众素养的高低,不仅直接体现了一个区域的文明程度,影响着区域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而且直接决定着区域的文化品位。区域民众素质的提高过程,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因此,区域文化对于民众的这种教育功能,也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
三、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文化推动力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大幅上升。笔者以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层次划分及要素剖析为依据,按照要素重组中的核心侧重点,尝试从不同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的视角来探究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
(一)“硬实力推动型”提升路径
硬实力是一种有形的、物质的力量,主要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区域内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硬实力为基础,硬实力的发展为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经济和技术支持。在提高区域硬实力时,首先要加强区域经济的发展。“评判一个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最根本的是该地区是否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14]经济是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前提。一个地区只有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人力、物力、财力来关注文化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会对文化的发展提出迫切的要求。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经济结构优化程度等,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时不仅要强调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而且也要不断优化经济的内部结构,提高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发展区域经济时,要立足于本区域的资源状况、人文特点、自然环境等,做到因地制宜、应时适宜的发展。其次,提高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利用科学的力量,制定和落实科技成果激励机制,促进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发展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融合,只要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在文化发展中凸显科技的优势。“若没有实现技术和文化内容的融合,则只是一堆高科技的简单堆砌或使产品依旧停留在单纯的
内容展示阶段。”[15]
(二)“品牌促进型”提升路径
区域文化品牌就是指被打上了“区域”标识的文化品牌,能够体现区域文化的特色。一个区域文化品牌一般具有识别功能、促销功能、价值凝聚功能等,一个区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品牌的树立和推广。首先,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繁荣区域文化品牌。运用市场、技术等手段来弘扬区域特色文化,创新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同时要注重品牌的维护和后续开发,进一步挖掘文化的内涵和市场价值。其次,要整合区域内所有的文化品牌,优化区域文化品牌的结构,从而提升区域文化品牌的整体“质量”。一个区域往往不会只拥有单一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有针对大众的文化产品品牌,也有针对特殊群体的文化产品品牌等,必须从区域文化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制定区域文化品牌战略,优化区域文化品牌结构,在包装某一品牌的同时,也要兼顾区域内外其他的文化品牌的发展状况。
(三)“文化交流型”提升路径
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是一个与外界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闭门造车必会无果而终。区域文化交流包括三部分:文化的对外传播即文化输出、外来文化的传入即文化输入、区域之间的文化合作。在文化的对外传播方面,要重视文化宣传,加强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扩大对于区域现代文化的传播,通过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等各种文艺形式和文艺作品,创作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特色文化精品,借助会展、广告、促销等经济活动,运用经济文化高度整合的先进方式,扩大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知名度。”[16]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对外传播的深度和效度,以文化传播的深度来扩大对外影响的广度和效度,以文化传播的效度来提升文化传播的绩效。在文化输入和文化合作方面,要积极引入区域外的优秀文化。外来文化能够为本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比如好莱坞电影经常引入中国元素,最典型的就是《功夫熊猫》。同时,区域之间进行文化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区域之间可以共同举办大型的文化活动、文化项目等,实现互利共赢,如中法之间举办的中法文化年活动。
(四)“城乡协调型”提升路径
在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运作模式中,“实现投入多元化、运作市场化、建设项目化、手段信息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17],但却在宏观上往往忽视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运作模式。在一般的区域文化发展模式中,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发展是分别进行相对孤立的,而且农村的文化发展普遍落后于城市。“在区域文化发展中,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统筹推进的原则”[18],在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应实现城乡一体化,有效地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做到城乡互动而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互补而双赢发展。首先,要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乡镇文化的发展,将城市优势的文化设施、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质的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达到城乡文化设施共建、文化人才共育、文化资源共享。其次,要加强城乡的文化交流、挖掘乡村的优势文化资源、潜在的文化消费市场等,实现城乡文化发展的优势互补,以乡村文化的发展来拓宽城市文化的发展空间。
(五)“素质培育型”提升路径
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高端文化人才和区域内民众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高端人才既是文化创意的源泉,也是科学技术的掌握者,而随着区域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加剧,高端人才已成为了文化大繁荣的第一资源。因此就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区域自身对高端文化人才的培养,而且还要完善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区域外高层次的文化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向区域内流动。民众既是文化的创造主体、文化的传播主体,也是文化产品的消费主体,民众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区域文化的发展,在营造文化环境时,必须加强民众精神培养,强化民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促进民众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
[2]骆郁延.文化软实力:战略、结构与路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1 版:16.
[3]王小拥.试论区域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背景[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 2) :25.
[4]邓显超.关于提升江西文化软实力的若干思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9( 7) :45-47.
[5]任远远.地方政府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6]沈昕,凌宏彬.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概念、构成、路径[J].理论建设,2012( 4) :5-11.
[7]骆郁延.文化软实力:战略、结构与路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18-19.
[8]江南大学《无锡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课题组.无锡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无锡市党委中心组学习网:http://www.zxzxxw.gov.cn/xxyd/xsbg/skzbkt/5383437.shtml.2010-5-6.
[9]沈昕,凌宏彬.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概念、构成、路径[J].理论建设,2012( 4) :5-11.
[10]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党校课题组.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增强科学发展竞争力——对龙泉驿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 5) :98-102.
[11]任远远.地方政府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12]吴九思,张乾瑾.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民参与[J].中国经贸导刊,2012( 02) :52 -53.
[13]沈昕,凌宏彬.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概念、构成、路径[J].理论建设,2012( 4) :5-11.
[14]王守伦.论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软实力提升[J].山东青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2009-4-24.
[15]徐艳芳.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的实现[J].齐鲁学刊,2010( 3) :83-86.
[16]赵学琳.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路径的整体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 :28-30.
[17]王守伦.论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软实力提升[J].山东青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2009-4-24.
[18]张瑞英.如何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J].红旗文稿,2011( 23) :26-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