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汤药与中成药各领风骚

汤药与中成药各领风骚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一提起中药,人们脑海中往往先闪现出汤药的形象。然而,汤药在这其中所占比例却举足不前,中成药的市场份额逐年加大。当然,在治疗疾病方面,中成药和汤药都各具特色。中成药一是适用于慢病、轻症以及调理身体的需要,如六味地黄丸;另外,一些中成药有利于急症时的快速服用,比如安宫牛黄丸在中风早期的使用。

汤药是中医药发展历程中应用最早、最广的剂型,同时,它也最能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可以说,一提起中药,人们脑海中往往先闪现出汤药的形象。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多、社会经济的长足进步,中医药治疗手段的应用也取得了大幅增长。然而,汤药在这其中所占比例却举足不前,中成药的市场份额逐年加大。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国内的各大药厂都乐于将汤剂效方推出中成药制剂;另一方面,当下生活节奏加快,中成药的方便携带、适于储存、服用快捷等优势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当然,在治疗疾病方面,中成药和汤药都各具特色。中成药一是适用于慢病、轻症以及调理身体的需要,如六味地黄丸;另外,一些中成药有利于急症时的快速服用,比如安宫牛黄丸在中风早期的使用。虽然中成药的加工要经过很多提炼、浓缩的步骤,但是总用药量还是较汤药少,效力较汤药轻。汤药更适用于治疗重病、急病,且病势多变、复杂的证候。此外,汤药区别于中成药最大的一点就是灵活,这种灵活体不仅体现在药味的辨证加减,还有煎煮方法、煎煮时间的掌握以及服用方法的不同要求等方面。如感冒后很多人会选择冲服感冒颗粒或者其他类似的中成药,不难发现,有时效果不错,但有时疗效却差强人意。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在于“药”“证”是否一致。最为粗略地看,感冒有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的证型,兼夹症状又多种多样,使用汤药治疗则能圆机活法、随症加减,每获良效。以一剂桂枝汤为例,用它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当兼有颈项不舒时,加入葛根,即桂枝加葛根汤;当兼见喘症时,加入厚朴、杏仁,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当兼夹土虚木乘之腹痛时,再加一倍量的芍药,即桂枝加芍药汤。在药物的煎煮和服用方面,有些药物成分不易煎出,可以先煎;如果药材不易溶于水,可以冲服;面对某些重病,可以根据病情增加服药次数,甚至频频饮服,以助药力的持久。这些都体现出汤药的灵活性,在多个环节上的良好把控,会使药效更贴近病症之根本,以取得佳效,这是中成药所无法比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