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的量带来不同的效

不同的量带来不同的效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量效关系”是源自西医化学药物研究的名词,用于表示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药物的效应随之增强或减弱,这种关系是确定临床用药剂量的基础。然而,中药复方与成分明确的化学药物相比,其量效关系必然更加复杂。量与效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量与效在于合理、平衡,并最大程度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中医药发展至今,有系统的理论、有辨证施治的特色,但如果要说出中医药最大的优势,则应归结为两个字——疗效。自古有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可见方药的剂量对于中药临床疗效是何其的重要,所以中医药求发展、求创新,量效关系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量效关系”是源自西医化学药物研究的名词,用于表示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药物的效应随之增强或减弱,这种关系是确定临床用药剂量的基础。然而,中药复方与成分明确的化学药物相比,其量效关系必然更加复杂。方药的“量”有多个层次:从药材角度,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等;从处方角度,包括整方剂量、单味药剂量、药物之间的配伍量、服量等;从调剂角度,包括处方的调剂量等;从煎煮角度,包括有效成分煎出量等;从药动学角度,包括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等。我们根据时间先后通俗地讲,先是由于各种药材的产地、采收、炮制等环节的差异,使市面出售的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确定;其次,受医生的主观因素影响,即使对于同一个病人用同一味中药,处方笺上的药量也不尽相同,而整个药方的剂量、药物之间的配伍、开具的服用量亦然;随后,处方笺被送到药房去抓药,药房的工具和人工误差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实际药量;从药房把药带回家熬,加水量、煎煮的时间、次数、火候更是因人而异,这都会切实地影响到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等药熬好了以后,实际的摄入量又难保一致,机体的吸收量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过以上这个过程不难看出,中医药所涉及的“量”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在“量”的传递中,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量与效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成正比。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口渴时只喝一小口水,可能只是起到了润润嗓子的作用,显然量不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那如果我们一口气喝了几大杯水,当时可能很解渴,而不久以后就会觉得胃里胀得难受。当然,服中药肯定没有喝水这么简单,但人们孜孜不倦所要找寻的量效关系就类似于考量“口渴到什么程度(病、证),应该喝多少水(方、量),能够解决多大的问题(效)。”所以,量与效在于合理、平衡,并最大程度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