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毒性也可为我所用

毒性也可为我所用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药物的科学配伍是消除或减轻毒性的关键。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单味黄连小鼠灌胃是有一定毒性的,而在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里面,未发现毒性,也提示葛根芩连汤中其他药物可能对黄连的毒性有佐制作用。首先,中药经适当的炮制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疗效。

中医有“以毒攻毒”的原则,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来治疗某些病证,比如砒霜治疗白血病、雄黄治疗疔疮、硫黄治疗肺癌等。

其实,“毒性也可为我所用”,即“以药物之毒,攻疾病之性”,在面对某些疾病时,合理地利用好有毒中药,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针对一些疑难、危重症疾病,可在熟悉药物特性、准确辨识患者病情、密切观测患者各项指征的前提下,谨慎使用有毒中药,对病情实有裨益。

使用毒性中药时需要“胆大”,但更重要的是“心细”。

要严格用量、随症施量。“随症施量”反映的是医生以追求最佳疗效为目的,视病情而调整用量的规律及策略。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遵循“以症为靶、以证为基、以病为参”的基础上,按照疾病的不同时段,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随症施量,把握剂量在临床应用的时机和范围,同时密切关注量、效、毒之间的平衡,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随症施量,以达到最佳临床疗效。

要合理配伍,佐制毒性。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用药多为复方,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药物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增强或降低原有疗效,有的抑制或消除不良反应,有的甚至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药物的科学配伍是消除或减轻毒性的关键。如,治疗糖尿病时黄连等苦寒药物的剂量较大,为避免苦寒伤胃,常佐以辛温药物,如干姜等,制其苦寒之性,防止苦寒败胃。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单味黄连小鼠灌胃是有一定毒性的,而在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里面,未发现毒性,也提示葛根芩连汤中其他药物可能对黄连的毒性有佐制作用。

重视药物的炮制、煎煮及服用方法。首先,中药经适当的炮制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疗效。如果炮制不规范或应炮制而未炮制的药物直接入药,则会引发不良事件。如附子、乌头、半夏等,经炮制后可降低毒性,否则会发生中毒反应。炮制后乌头中的成分乌头碱水解成乌头原碱,其毒性是乌头碱的1/2000,达到了降低毒性的目的。另外,正确地煎煮中药,能使药物有效成分溶出以充分发挥疗效,同时还能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煎法、火候、煎煮时间等均会影响药物疗效。煎煮不当也会引发不良事件,如川乌、草乌、附子用至15克必须先煎4小时,用至30克必须先煎8小时左右,且以口尝不麻舌为度;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不良反应则越大;旋覆花对咽喉有刺激作用,必须包煎。“医圣”张仲景之方虽药味单薄却能力挽沉疴,并流传亘古,除组方精简,配伍严谨外,药量之大是其屡起沉疴的关键。其用药虽大刀阔斧,但对药物煎服方法等极其重视,几乎每首方后都详细注明煎煮方法,服药方式或药后反应,如桂枝汤药后啜热粥等,可见张仲景早已瞻顾到机体对药物作用可能产生的各种反应,亦是力求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依据仲景之法,临床中对一些有毒性药物的服用方法可采用少量频饮、小量试服的方法,一可观察药证是否相合,有无剧烈反应;二可通过频频饮服,累积用药剂量,保证血药浓度。

国家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项目提示:

*在方药量效研究中,“毒”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应从个体化诊疗、合理配伍、随症施量等方面,关注“量-效-毒关系”,重视药物的炮制、煎煮及服用方法,严格地平衡疗效与安全。

*课题以含有黄连的中药汤剂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中药汤剂安全性主动监测,创新性地建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方药剂量监测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