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疾病概述】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又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为结核菌一次大量或多次于短期内进入血液,大多发生在原发肺结核起病后3~6个月。多为全身播散的一部分。
1.临床表现 临床起病急,伴高热、昏睡,呼吸道症状轻。婴幼儿则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或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症状。
2.治疗原则 注意加强营养,合理地给予维生素和蛋白质,体质较差并伴有贫血者,可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结核药物化疗一般可应用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
【影像学表现】
1.X线片 粟粒型肺结核一般在临床出现症状后几周才呈现X线片异常。早期见两肺纹理普遍增多、毛糙,进而出现网织状结构和无数细小的粟粒状阴影,正常肺纹理不易辨别,病灶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为其特点(图4-6-5)。
图4-6-5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双肺纹理增重
2.CT 双肺弥漫分布的粟粒状结节影,HRCT克服了胸片影像重叠的不足,且密度分辨率高,显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敏感性较X线胸片高,肺内结节大小一致,多为1~4mm,密度均匀一致,HRCT上还可以看到结节状小叶间隔增厚,血管壁不规则胸膜和叶间胸膜呈结节状、弥漫性或局限性网织状影、网织结节影、磨玻璃影等(图4-6-6)。
图4-6-6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CT平扫显示双肺野纹理增重,双肺透过度减低,双肺均匀分布细小粟粒样结节
【临床检查指导】 胸片和CT检查是主要检查方法,胸片对早期播散性肺结核易漏诊,临床可首选CT检查。
(二)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疾病概述】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少量多次地进入血循环引起的,由于患儿有相当的免疫力,故发病比较缓慢,过程比较迁延,多见于年长儿童。患儿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结核慢性中毒症状表现,多为长期低热、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
【影像学表现】
1.X线片 右侧肺门部及肺门下极有均匀致密、边缘清楚的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两侧肺上中肺野有大小不一,密度高低不等,分布不均匀的阴影,有的病灶为硬结钙化,呈高密度不规则阴影;有的病灶为增殖性边缘较清楚斑片状阴影;有的病灶为浸润性边缘模糊较新鲜斑片状阴影;有的病灶甚至可融合,溶解出现空洞。此外,还可见纤维索条状阴影和代偿性肺气肿。如有广泛纤维硬化现象,则对儿童肺心功能有影响,不及时治疗,病情反复恶化,会逐渐演变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且易合并肺外结核,如周围淋巴结结核、骨结核、肠结核和肾结核等。
2.CT 显示两肺分布不均匀的网织结节影,结节大小不一,大者可融合成小片状。CT检查在大部分病例可显示肺内原发病灶,呈浸润表现,可伴有空洞和(或)钙化。常能见到纵隔肿大淋巴结影像。
【临床检查指导】 胸片和CT检查是主要检查方法,胸部正位片为首选,必要时做CT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