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CT中使用的剂量测量量主要有三种: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前两者是扫描区域内平均吸收剂量值,后者则为扫描范围内各扫描层厚总的累积吸收剂量(DLP)。多排螺旋CT(MDCT)成像具有提前开始和拖后结束扫描的特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直接曝光层面以外的剂量,从而有学者开始质疑CTDI在评价螺旋CT扫描容积中心区域内平均剂量的准确性。但笔者认为,只要采用的测量方法相同,不同算法和不同机器由于螺旋扫描而造成的剂量差异都是相对固定的,且在辐射防护范围内,主要考虑的还是随机性效应发生的概率大小,即采用有效剂量来评价,由于有效剂量的定义决定了其只能用于不同扫描方案和不同类型设备之间剂量大小的比较,不用于危害效应的评估,因此,在扫描容积内平均剂量的确切值
显得并非必要,而CTDI仍是CT剂量测量和评价的有效参数。
一、CT剂量指数
CT剂量指数(CTDI)首先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出,其价值在于一次扫描即可计算得到扫描容积的中心区域内的平均剂量,不需要连续多次扫描再计算平均剂量。
对于CTDI的测量,需要2个14 cm长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圆柱体作为衰减模体,通常使用直径16 cm的模体(头部剂量模体)进行儿童CT检查及成年人头部CT检查CTDI的计算,使用直径32 cm的模体(体部剂量模体)进行成年人体部CT检查CTDI的计算。
在使用模体测量时,模体中间放置一个长度为100 mm,有效容积为3 cm3的“笔形”电离室进行测量。由于照射截面的剂量是不均匀的,从而“笔形”电离室在模体中的位置不同,其测量的值可能不同。对于人体成像,身体表面的CTDI通常高于身体旋转中心的值,为有效估计整个照射截面的平均CTDI,引入了加权CTDI(CTDIW)的概念,CTDIW=1/3 CTDI100,center+2/3 CTDI100,peripheral。CTDIW是特定kVp和mAs扫描条件下表征CT机辐射输出量的一个有用指标。
不同扫描方案中所采用的扫描间隙或重叠方式是不同的,这势必造成扫描容积中辐射剂量分布的差异,为了消除或尽量减小扫描间隙或重叠方式造成的辐射剂量差异,引入了容积CTDI(CTDIvol)的概念。CTDIvol并非直接测量得到,而是对CTDIW加以修正计算得到。
在螺旋CT中,X线管旋转一圈的移动距离与总线束宽度的比值称为螺距(p)。因此,在螺旋CT扫描中,CTDIvol=CTDIW/p。也可以这样理解,CTDIW代表在X和Y方向上的平均吸收剂量;CTDIvol代表X、Y和Z方向上的平均吸收剂量。
二、剂量长度乘积
每个扫描程序所确定的扫描长度不同,尽管CTDIvol表征了单位扫描容积内的平均吸收剂量,但要表征整个扫描容积内沉积的总能量,还需要考虑扫描长度,剂量长度乘积(DLP)便是用扫描长度修正的CTDIvol,即DLP = CTDIvol×扫描长度。
由于DLP反映了一次扫描采集中的总体吸收能量,因此,一个腹部CT扫描可能与腹盆腔联合CT扫描具有相同的CTDIvol值,但后者具有较大的DLP。
值得一提的是,CTDIvol和DLP分别作为容积扫描的平均剂量表征和总体吸收剂量表征,可以用于临床扫描方案与典型CT检查的参考剂量设定值的比较,但不能用于患者个体剂量(器官剂量)的直接测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