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头围是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增大的。数据表明,新生儿的平均头围仅为成年人的59.3%。足月儿出生时头围为32~34 cm,1岁为46 cm,2岁为48 cm,5岁为50 cm,15岁时基本接近成年人,为54~58 cm。儿童5岁以前头围变化较明显,尤其1岁内头围增长最快,较出生时增加10~12 cm。5岁后头围增长变缓慢,直至15岁时头围接近成年人。
儿童的颅板厚度也是随年龄而不断增长的,特别是婴幼儿。新生儿颅骨菲薄,骨骼含钙量低,骨化不全,密度不高,并且由结缔组织构成的颅缝及囟门比较大。出生后10个月,颅骨内板、外板及板障开始形成,颅骨厚度开始增加。3岁时顶骨厚度超过额骨厚度,增至3~4 mm,颅缝变窄,囟门基本闭合。至6岁时顶骨厚度约为5 mm,额骨厚度约为3 mm,颅缝多数<1 mm。10-12岁顶骨厚度可达7~8 mm,颅内板或外板厚1~2 mm。测量结果显示,新生儿平均头颅骨密度只有成年人的28.6%,随着年龄增长,颅骨含钙量增加,颅骨密度也随之增加,这个过程一直可持续到35岁左右。因此,X线对儿童颅骨的穿透性高,颅骨对X线衰减弱。
儿童的颅骨、脑组织、脑脊液及脑室系统有较高的自然对比度,也是头颅低剂量扫描的基础。
虽然新生儿颅骨菲薄、颅缝间结缔组织所占比例较高,但这个时期人体30%的骨髓位于颅骨中,X线产生的辐射效应较成年人高,因此在保证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应设计切实可行的小儿头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放射剂量。
新生儿头颅CT扫描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期颅内出血和一些颅脑先天发育异常。稍年长患儿头颅CT扫描主要用于外伤后脑实质出血、硬膜外及硬膜下出血及颅内肿瘤的诊断,另外头颅CT还用于脑积水、颅内感染、维生素K缺乏症及某些先天性颅脑畸形,遗传代谢病的诊断。这些病变组织或有高密度的出血灶或钙化灶,或有低密度的坏死、囊变灶,均与正常的脑组织之间有较好的自然对比度,此为CT低剂量扫描条件提供了病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