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头颅扫描图像质量评估

儿童头颅扫描图像质量评估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一层CT扫描图像均包含多种组织,任何一种组织的CT值与该层图像的基本噪声值的比值均可代表该图像的信噪比。头颅CT图像信噪比的测量方法为在颅底部脑桥区、基底核区或放射冠区,以及头部扫描区域内的无物体背景区进行CT值和标准差的测量。

一、儿童头颅CT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估

1.客观噪声值的测量 对头颅CT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估通常使用的参数是客观噪声值。头颅CT图像的测量方法为在颅后窝、基底核区或半卵圆中心层面放置面积为30~50 mm2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放射冠脑白质、丘脑和脑桥的CT标准偏差值(图5-1~图5-3),三者均可作为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连续测量三层,放射冠、丘脑或脑桥中任何一个感兴趣区连续三层的平均标准差(SD)值即可作为该扫描序列的客观噪声值。

图5-1 头颅CT图像客观噪声值测量方法:在半卵圆中心区设置感兴趣区,图中标准差3.74为该层面图像的客观噪声值

图5-2 头颅CT图像客观噪声值测量方法:在基底核区设置感兴趣区,图中标准差4.37为该层面图像的客观噪声值

图5-3 头颅CT图像客观噪声值测量方法:在脑桥区设置感兴趣区,图中标准差4.55为该层面图像的客观噪声值

图5-4 头颅CT图像信噪比的测量方法:将30~50 mm2感兴趣区置于放射冠区(A)测得平均CT值为24 Hu作为该图像的信号值(S),将同样大小的感兴趣区置于同层头部扫描区域内的无物体背景区(B),测得CT值的标准差为2.41作为该图像的背景噪声值(N)。S与N的比值9.96即为该图像的信噪比

2.信噪比测量 信噪比为图像中某一组织的信号值(CT值)与该扫描图像的背景噪声值(扫描区域内的无物体背景区)的比值。任何一层CT扫描图像均包含多种组织,任何一种组织的CT值与该层图像的基本噪声值的比值均可代表该图像的信噪比。头颅CT图像信噪比的测量方法为在颅底部脑桥区、基底核区或放射冠区,以及头部扫描区域内的无物体背景区进行CT值和标准差的测量。被测组织CT值(信号值)与背景CT值标准差(背景噪声)的比值即为该图像的信噪比。具体测量方法见图5-4~图5-6。

图5-5 头颅CT图像信噪比的测量方法:将30~50 mm2感兴趣区置于基底核区测得平均CT值为31 Hu(A),将同样大小的感兴趣区置于同层头部扫描区域内的无物体背景区,测得CT值的标准差为2.25(B),两者比值13.78也可作为该图像的信噪比

图5-6 头颅CT图像信噪比的测量方法:将30~50 mm2感兴趣区置于脑桥区测得平均CT值为30 Hu(A),将同样大小的感兴趣区置于同层头部扫描区域内的无物体背景区,测得CT值的标准差为2.34(B),其信噪比12.82也可作为该序列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

二、儿童头颅CT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估

对头颅CT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时,主要是观察图像中凸面脑沟、大脑半球灰白质对比度和界限、灰质核团、脑室边界锐利度、脑池、基底动脉池和颅骨边界。在头部CT图像上,颅骨、脑组织及脑脊液间有着良好的组织对比度,但脑实质内灰白质的密度差异较小。因此,灰白质间的对比度是评估头颅CT图像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头颅CT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估通常采用5分制评分标准:1分,影像层次不清晰,解剖结构显示差,颗粒粗大且不均匀,噪声极多,图像质量极差,完全不能满足诊断要求;2分,影像层次欠清晰,解剖结构显示较差,颗粒较粗且不均匀,噪声较多,图像质量较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3分,影像层次尚清晰,解剖结构显示可,颗粒略显粗糙,但分布尚均匀,噪声可以接受,图像质量一般,能满足诊断要求;4分,影像层次清晰,解剖结构显示良好,颗粒感不明显,噪声不大,图像质量良好,能满足诊断要求;5分,影像层次非常清晰,解剖结构显示能力强,颗粒细腻均匀,噪声非常少,图像质量近乎完美,能满足诊断要求。≥3分时图像中不同密度组织结构间的分界清晰,不影响病灶的显示,不易造成漏诊,被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