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胸部低剂量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

儿童胸部低剂量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气管腔内,两者均具有进行低剂量扫描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气管病变的CT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心结节和空气滞留征等。儿童气管病变的CT征象均以含气的肺组织作为背景,病灶与背景具有较高的对比度,适当降低扫描剂量,不会对疾病的诊断产生影响。胸部CT低剂量检查适用于各种儿童胸部疾病。因此无论是肺部病变还是纵隔病变,CT低剂量扫描均具有可行性。

一、气管和支气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

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为胚胎早期的肺芽形成、分支异常导致,如气管支气管闭锁、狭窄,气管食管瘘,支气管胆管瘘,气管憩室,支气管分支数目、位置异常,气管软骨钙化症等。这些气管支气管畸形性病变存在明显的气道形态学异常,并且以气体作为背景密度,因此适当降低扫描条件对诊断不会产生影响。

二、食管先天性疾病及膈疝

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CT检查可以在使食管闭锁远端尽量充气的情况下,通过螺旋扫描薄层重建技术清晰显示食管闭锁盲端与远端食管之间的距离、食管气管瘘的位置及形态。食管裂孔疝CT表现为腹腔组织和器官升入膈上,甚至疝入胸腔。这两种疾病的CT检查因较低的诊断背景密度,均可以进行低剂量扫描。

三、儿童呼吸道异物及气管支气管外伤

呼吸道异物CT扫描能发现气管、支气管腔局部管腔变窄,内见异物。气管支气管外伤时CT为首选检查方法,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的完全或部分断裂,同时可伴有气胸、血气胸、肺不张、纵隔及皮下气肿等征象。如果伴有肺实质挫伤及出血,可见模糊的斑片状磨玻璃影。气管腔内,两者均具有进行低剂量扫描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四、儿童气管病变

儿童气管病变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CF)、哮喘和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气管畸形除外)。气管病变的CT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心结节和空气滞留征等。儿童气管病变的CT征象均以含气的肺组织作为背景,病灶与背景具有较高的对比度,适当降低扫描剂量,不会对疾病的诊断产生影响。

五、肺间质性病变

儿童最常见的间质病变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转移灶、肺水肿、肉芽肿性炎症、外源性过敏性肺炎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儿童肺间质病变的CT表现为网格影、间质结节、磨玻璃影、囊性病变和蜂窝肺。肺间质性病变时,肺间质结构出现增宽增厚及结构扭曲,原本在CT图像中纤细的组织结构增大、增宽或增厚,因此适当降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不会对图像的诊断效能产生影响,适宜进行低剂量扫描。

六、肺泡病变

儿童急性弥漫性肺泡疾病包括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吸入性肺炎、结核支气管播散、肺水肿、肺出血、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和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等。CT表现为气腔结节、磨玻璃征和实变。肺泡病变即肺实质性病变,是原本含气的肺泡出现了损坏或填塞,含气量减少,液体或血液填塞肺泡,CT表现为原本低密度肺组织内出现边缘模糊的高密度灶,因此适合使用低剂量扫描。

七、纵隔肿瘤性病变

纵隔为小儿原发性胸内肿物的最常见部位,小儿纵隔肿物常见的有淋巴瘤、畸胎瘤、淋巴血管瘤、支气管囊肿、肠重复畸形、神经节源性肿瘤等。凡是怀疑纵隔肿瘤者,均需进行增强CT检查,以明确肿瘤的大小、血供及与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关系,目的是为临床或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学信息。因此,CT平扫仅用于肿瘤的初步定位及观察瘤体内是否含有脂肪及钙化(或骨化)等成分。因脂肪成分及钙化成分与纵隔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密度差,适当甚至稍大幅度降低平扫图像的组织密度分辨率,不会影响这两种成分的观察,其他图像信息可以通过增强序列图像进行显示。最终不会对诊断产生影响。

胸部CT低剂量检查适用于各种儿童胸部疾病。经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管电流,对肺窗上观察肺间实质病变、肺血管及气管支气管病变无明显影响,降低扫描剂量后噪声的增大主要发生在纵隔结构(包括心脏、大血管)和胸壁软组织,但不影响图像的肉眼观察。因此无论是肺部病变还是纵隔病变,CT低剂量扫描均具有可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