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内容我们了解到了人体血液的构成,以及各类血细胞的功能、作用,正常数量、比例和血液细胞、非细胞组织在人体中生成、循环,代谢维持着人体生命的机制。可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获得的因素使造血系统出了问题,出现了血细胞不正常的增多或减少、血细胞分布异常、血细胞功能出现异常,如红细胞输氧障碍、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粒细胞抗感染缺乏等。人体便出现了乏力、盗汗、出血、淤血、长时间不间断的感染和心悸气短、皮肤黏膜苍白等症状。这些由于人体造血系统异常引发的疾病医学上称之为血液病。
血液病一般分为贫血症、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四大类。
(―)贫血症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当循环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数和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时,亦称为贫血。贫血的病理是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红细胞破坏过多,病因是红细胞再生障碍、肾功能不全、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感染、恶性肿瘤、骨髓性疾病、缺铁、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和失血等。
贫血症常见的有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二)白细胞疾病
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发生病变。常见病种包括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形态或功能异常症、嗜酸或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症、单核淋巴细胞增多或减少症、免疫功能缺乏症、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三)出血性疾病
由于遗传性或继发性凝血障碍而引起的自发性或轻度损伤后而引起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出血性疾病种类很多,根据发展原理可分为5类: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抗凝血过程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复合因子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常见的病种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四)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命名、分类目前尚未统一。根据细胞形态、组织和生物化学以及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白血病、淋巴瘤、分泌免疫球蛋白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性血液病病因尚未明确,只能知道某些可能存在的致病因素,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差别很大,有的恶性细胞增殖时间仅为数天(如急性白血病);有的病程可在数年中没有明显进展(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血液病也不可怕,因为血液病也不都是难治或不治之症,由于科学不断进步也有治愈患者,但无论患何种病都要及早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