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治疗方法

常用治疗方法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肝病治法的确立源于《内经》。对肝病的治疗,《内经》提出三个原则,即“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临床常见的两胁隐痛,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弦。临床常见胸胁胀痛,胃脘胀闷,纳食减少,或有肝脾大,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涩。肝为乙木,肾属癸水,肝与肾在生理关系上十分密切。临床常见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舌燥,失眠多梦,肝区隐痛,头晕目眩,视物昏花或有低热,呕恶,厌食,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传统肝病治法的确立源于《内经》。对肝病的治疗,《内经》提出三个原则,即“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明确提出了甘缓、辛散、酸收三大原则,成为后世治肝的理论基础。

1.养阴柔肝法,虚则补之

肝藏血,血养心,肝体阴而用阳,以柔为顺。患者多为阴虚之体。若由于肝之疏泄过度,易耗伤阴血。肝阴赖肾水之滋养,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肾阴虚致成此病。临床常见的两胁隐痛,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弦。方用一贯煎加减化裁。

2.疏肝解郁、理气法,郁者和之,结者散之

肝为厥阴风木之脏,主疏泄而喜条达。肝气失于疏泄,气机阻滞不畅,致各种代谢紊乱,而积聚成病。临床常见胸闷不舒,胁肋胀痛,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腻,脉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裁。

3.补气健脾法,虚则补之

患者形体肥胖,肥人多痰湿、多气虚。气虚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升降失宜。临床常见食少腹胀,肢倦乏力,大便稀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细。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

4.活血化瘀通络法,实则泻之

气滞血瘀,日久入络,使络脉阻塞,或痛或胀,或结为痞块,如叶天士所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临床常见胸胁胀痛,胃脘胀闷,纳食减少,或有肝脾大,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化裁。

5.滋肾清肝法,虚则补之

肝为乙木,肾属癸水,肝与肾在生理关系上十分密切。肝依赖肾水的滋养才得以适其柔润之体,从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肾藏精亦离不开肝的疏泄功能。肝病久必累及于肾。临床常见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舌燥,失眠多梦,肝区隐痛,头晕目眩,视物昏花或有低热,呕恶,厌食,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方用滋肾清肝饮加减化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