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并发症护理

并发症护理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妊娠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中少见,但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自发病至恶化,时间可少至1周,急性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肺水肿、肝性脑病、脑水肿与脑疝,脂肪肝患者多脑水肿,亚急性患者多腹水,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肝功能不全与肝感染情况,护理中应注意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护理治疗。

脂肪肝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可能引起如下并发症,需要护理。

1.酒精依赖症的护理

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建立信任的关系。生活上根据患者的喜好提供患者喜欢的食物品种,伴营养不良者,应补充营养、大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持水电平衡等,对于饮食差的患者可采用静脉输入营养。戒酒时选用与乙醇有交叉依赖的镇静安眠和抗焦虑药替代。应用认知疗法进行心理治疗,提高患者自尊心,达到戒酒目的。帮助患者建立自己的新观念、新认识,正视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取得家属配合,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理解、支持,以免一旦出院,回到自然环境,造成功亏一篑。

2.肝炎患者的护理

发病后除进食、洗漱、排便外应卧床休息,当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可轻微活动。遵医嘱保肝降酶,观察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情况。黄疸型肝炎,由于胆盐沉着,可以引起皮肤瘙痒,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搔抓引起皮肤破损,严重者可给以局部涂擦止痒剂,也可口服抗组胺药。

3.肝硬化患者的护理

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含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糖类食物。避免食粗糙食物,并应禁止饮酒,进食量不足以维持病人的营养,可酌情由静脉输给10%的血浆以及血红蛋白等。

4.出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密切观察出血量及出血的性质。观察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牙龈有无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若超过1000ml,应警惕休克的发生。遵医嘱及时补充血容量、各种凝血物质,需要时使用止血药。

5.腹水患者的护理

每日准确地计算和记录出入量,测腹围和体重1次,限制液体的入量,每日应小于1500ml,遵医嘱使用利尿剂,促进体内水的排出,输入新鲜血浆或人血白蛋白,提高血液的胶体渗透压。

6.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

须绝对卧床休息,解除精神紧张,患者住单人间,限制探视人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无菌操作,观察其发热的热型、特点、规律,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定期复查血常规,进行血液、腹水的培养,判断感染的状况。加强口腔护理,预防真菌感染,餐后用3%的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伴大量腹水的患者取半卧位,致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运动。

7.肝肾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要绝对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昏迷病人,头应朝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不用或少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控制液体入量,长期卧床患者,身体受压部位易发褥疮,应帮患者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8.肝性脑病的护理

对于出现肝性脑病的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去除诱发因素,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免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每天1.0~1.5g/kg为宜。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细菌产氨。设专护,安床挡,躁动者用约束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取舒适体位并定时变换,防止产生褥疮,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合理用药,吸氧,必要时头置冰帽、降低颅内温度,减少脑细胞耗氧,保护细胞功能。

9.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

急性肝衰竭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涉及心、脑、肺、肾等多器官。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死率高,应及时转入ICU全面监护。对有呼吸衰竭者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呼吸治疗护理。对于少尿、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及多功能脏器衰竭者应尽早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

10.人工肝置换的护理

人工肝主要是通过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清除患者体内的有毒物质,补充大量白蛋白和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迅速改善肝功能和肝性脑病。在护理时应注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监测血糖,发生低血糖立即给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因患者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治疗中抗凝剂的使用,结束应采用抗生素加肝素封管,易诱发出血,应重点观察;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对治疗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保持置管周围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及时更换敷料;深静脉留置导管要做到专管专用,避免作为其他用途;血液净化管路中接口多,严格消毒,可起到防止细菌入侵血液管路的作用。

11.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护理

妊娠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中少见,但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自发病至恶化,时间可少至1周,急性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肺水肿、肝性脑病、脑水肿与脑疝,脂肪肝患者多脑水肿,亚急性患者多腹水,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肝功能不全与肝感染情况,护理中应注意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护理治疗。进行B超检查,对临床高度怀疑和确定诊断的患者均应尽早终止妊娠,患者多为34~35孕周,宜采用剖宫产术,预防胎儿猝死宫内。终止妊娠以后,病情仍会有继续恶化的可能,需密切观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