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柳洪胜
首先在这儿先分享一下南怀瑾先生讲过的一个小故事:多年之前在北方黄河南北有个教派叫“理教”,近几十年已经近乎消失了。理教戒律清严,共有八大戒律,其中,以不吸烟、不喝酒为两项最主要的戒律。理教是有密宗的,修五个字的咒语,把咒语传给你以后,你就好好去修,修好之后就可刀枪不入,可谓神通广大。这五个字的咒语有那么大的威力,而且需要不出声的念,要命的时候才能出声,威力大得很。那就赶紧去找师父,拜师呀!要供品拿供品,要叩头就叩头,只要能够传给我,能够得道。结果最后,传了五个字秘密箴言。五个字!我现在把它公之于众,你们好好去修,也是威力无比!哪五个字呢?秘密得很呐!就是“观世音菩萨”。
讲完这个故事,再说说我们的脉学。本人2012年前入齐向华教授门下当研究生。当时看到两件事让我思考很久。其一,有一次老师的儿子咳嗽,老师去药房取药说是给儿子治疗咳嗽的,药房的人还不信,因为取的药是天麻。第二件事,门诊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老师号脉后,开了六味地黄丸,服药6天后病人复诊症状几乎完全好了。这两件事都是我刚上研究生时候的事情,当时根本不懂脉象,其实关键就在于如何对临床病人的问题进行全面而正确的认知。对广大的中医从业者来说,如何真正掌握临床脉学并在临床中做到凭脉辨证、凭脉诊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想跟大家说的第一点就是咱们对待一门学问首先要信,是坚信,坚决不动摇的那种信念。相信脉学对临床的绝对指导作用是掌握脉学的前提!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很多人的信念不够,心中总会有疑问,是不是这个样子啊?他们说的靠不靠谱啊?本人十几年时间接触大量的同行,发现一个现象,对于脉学的临床价值并非每位临床医师都能有正确的认识。有不少人都拿那句“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来把切脉的地位有意放在四诊之末。把脉诊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的临床大家也不在少数。可想而知,对脉诊持怀疑态度的人是不可能进入这个领域并有自己的体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同一件事情,相信与否则差别迥异。当然,不是让大家盲信,而是要找到自己相信的并且不要轻易放弃,如果一直在怀疑那就无法进步。我不是在专门说我们这个体系,而是说学习脉学的方法,或者说整个中医的学习方法,再大点来说,东方文化的传承都是靠这个。
比如金氏脉学,当时我是信了,只是对他的理论不明白,随即去图书馆借了本《金氏脉学》仔细研读,从这一点来说,金伟先生是我研究脉学的一个启蒙老师,由此相信而进入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反观大家,目前的脉学发展迅速,脉学大家大量涌现,学习机缘非常难得。无论是齐氏《辨证脉学:从“指下难明”到“脉证相应”》《金氏脉学》《寿氏心理脉学》,还是许氏《微观脉学》,大家是以旁观者的态度在外围看热闹呢,还是坚信他们或者其中某个技法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呢?
进入脉学研究大门的前提就是信,是真信!对各家技法大家是不是真信,相信大家自己知道,如果不信,只能是错过。如果我们坚信,那好,以后就发奋图强,别人能达到的高度我们一定能达到,达不到就是我们的努力还不够。有一种强大并且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愿力。愿,指的是大家在相信脉学这个奇妙的领域能对临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前提下去向往达到某个层次的迫切要求。愿力越大,成就越大,将来的体会或者脉学理论的构架甚至创新的可能就越大,这个是脉诊学习的基础条件。愿力有很多层次:有的学习者把掌握某个脉诊技法或者某套体系作为自己的目标,有的把接近某位脉学大家作为自己的目标,还有的把超越某位大师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愿力越大越持久,自然成就就越大!
举个自己的例子,本人当年虽然坚信金氏脉学的正确性,但是没有形成一定要达到金伟先生那个程度的愿力,所以在金氏脉学的研究上是一无所获。所以大家不要一味地抱怨脉诊难学难精,要看自己的学习决心和愿力有多大。咱们的群主王鹏老师就有足够的愿力并且把金氏脉学掌握得很好。
不过,在这一个方面也有另外一个误区,就是什么都想学,看着哪个脉学体系都很好,都决定努力去研究并达到一定深度。这种情形一般发生在初学者身上,所谓贪多嚼不烂,找到适合自己的体系才是最好的,要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并坚持下去才是正道。目前大家见到过能精通辨证脉学、金氏脉学、微观脉学、心理脉学的高手吗?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并且能坚持下去的,以此作为突破口才能真正开启脉学研究之门!
前天晚上我在医院值夜班,有一位同道过去非要拜我为师。他50岁了,各派技法都掌握了一些,经过多方考察并通过很多病人验证觉得我的方法最靠谱,但是,我婉拒了他的要求,像他这种情况,有两条出路:要么把目前自己的各派理论和技法打碎重组,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创新。要么,就把所学的东西彻底忘掉。然而对他来说重新再找出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贪多嚼不烂的人很多,往往都是只知皮毛,不通内核。
如果前两步都有了,最后就是怎么做了,做就相对简单了,也就是——行。所谓的行,指的是我们临床从业者在临床中实际践行脉学理论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行为,这是脉诊学习的关键条件。是否能提高自己的临床脉学水平就看自己在临床中是否努力地去按照各脉学体系理论践行、摸索、体会。这个就非常具体了,比如辨证脉学,有齐向华教授的辨证脉学专著,后来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又出版了《系统辨证脉学培训教程》,其中不仅对各个脉象要素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对相似的脉象要素进行鉴别,并且对诊脉手法、辨证思维方式,甚至把脉诊的思维过程都用脉案的方式将临床脉诊现场进行了还原,有整体,有局部,有过程,有高度,通过这样的脉络梳理让大家对辨证脉学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习起来更方便、更快捷。金氏脉学、寿氏心理脉学、许氏脉学等分别有自己的专著问世,大家学习起来自然有一个权威的理论依据,大到理论,小到具体的操作手法都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的学习就是一个把他人的成果吸收并利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提高的,有时是螺旋式上升的。比如本人在学习辨证脉学时,有很多次都出现手下非常迷茫的情况,也就是摸着手下的脉搏,脑子中茫然不知。坚持体会,自然会有更好的境界在后面等着。这种提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本人的学习是在认真研读各位脉学大家的专著之后通过自己医院病房的病人来学习的。我都是在不看病历的情况下先诊脉,仔细体察手下的感觉,把感觉写下来,把自己摸出来的疾病结果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回去翻看病历对照,然后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此反复,时间一长自然有所提高。还是那句话,功到自然成,没有白费的工夫和精力。我总是对我们医院的实习学生讲:一定不要浪费在医院的宝贵时间,看书可以回宿舍,但是,在医院就尽量的多看病人,多从病人身上学习。我的体会就是,病人是最直接的学习对象,活生生的学习模型,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可惜,同学们总是本科生忙着考研,研究生忙着考博,博士生忙着做实验。
今天就讲到这里吧,希望对各位同道有点益处和启发。
下面是讲课过程中大家讨论的精华选段。
贾鹏宇:相信才会关注,关注才会增加兴趣,有了兴趣就会置身于其中,再加上认真地学习、训练、揣摩,天长日久就会有所收益,就会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亲自试验了你才会坚信是“真的”。我就是这么做的,只是本人悟性不高,只能多接触脉搏、多感触每个人的脉象要素,无论是患者,还是亲人、朋友都是我们训练的模板。
秦月:患者对医者的信任从诊脉开始,一一都对得上,所以感觉好多了,这就是中医脉诊的神奇之处吧!
壶翁:学脉人的志向是不一样的,我的理想就是不能没有方向,不能没有目标,漠视了的重新学习,错过了的一定补上。没有不可攀的高山。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一切围绕着实用为主,向往更高的目标,无所不知,无所不至,竭尽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