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是

激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是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数心律失常通过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能够得到明确诊断,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人的一生之中难免出现,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起和诱发心律失常。目前,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统计。

心脏正常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激动通过结间束及心房肌使心房除极,再经房室结(结内传导缓慢)传到房室束、两侧束支、浦肯野纤维,最后到达心室肌使其除极。正常心律时,激动的传导按正常的顺序,不同心肌的传导各有其正常速度,其心率也有一定范围,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凡不符合上述正常心电活动规律者均为心律失常,如激动起源异常、频率或节律发生改变或激动的传导异常等。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律不齐,也可能为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和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上,心律失常多见而又重要。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各种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都可引起心律失常。多数心律失常通过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能够得到明确诊断,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但5%~10%的心律失常通过体表心电图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十分困难,需要行电生理检查才能明确。

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以及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常、麻醉、低温、胸腔和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还有部分原因不明。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多样,有的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心电检查异常;有些患者仅有轻度不适,如偶感心悸等;而有些病情较重,发作时患者有头晕、眼花、晕厥,甚至会导致死亡。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人的一生之中难免出现,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起和诱发心律失常。目前,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统计。据有关资料对各种心律失常发病率进行比较表明,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最高为25%~27%,窦性心动过速次之为20%~22%,窦性心动过缓为13%~15%,室性期前收缩为14%~16%,房性期前收缩为5%~7%,心房颤动为11%~15%,房室传导阻滞为5%~7%,其他各种心律失常为5%~8%。

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其表现形式较为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