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的房性期前收缩无须治疗;对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房性期前收缩,应当重点针对病因治疗,不主张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且随着病因的去除和病情的缓解房性期前收缩多能消失。对于无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可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复发常无必要,除非心房颤动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严重症状。对于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栓塞并发症。
(1)房性期前收缩:即房性过早搏动,又称房性早搏、房早。它是起源于心房异位提前的心脏搏动,非常普遍。房性期前收缩主要表现为心悸、心脏“停跳”感,期前收缩次数过多时自觉“心跳很乱”,可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昏、乏力、摸脉有间歇等。也有无症状者,可能因期前收缩持续时间较久,患者已适应。此外,期前收缩的症状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不少患者的很多症状是由于对期前收缩不正确的理解和恐惧、焦虑等情绪所致。无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的房性期前收缩无须治疗;对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房性期前收缩,应当重点针对病因治疗,不主张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且随着病因的去除和病情的缓解房性期前收缩多能消失。
(2)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除窦性心律失常外临床最常见的连续性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特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症状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基础、心室率的快慢及发作形式。特发性心房颤动和心室率不快时,可以无任何症状。对于无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可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复发常无必要,除非心房颤动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严重症状。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应当结合患者的年龄、是否有基础心脏疾病、有无症状、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等情况做出合理的复律或者是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的选择。对于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栓塞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