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几乎总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很少见于正常人。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以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增大伴心力衰竭者最为多见;其次是冠心病心肌硬化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者占0.8%~5.3%。此外,也可见于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房间隔缺损)、肺栓塞、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等。当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合并预激综合征时,很易发生心房颤动。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胸外科手术后、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糖尿病性酸中毒、低血钾、低温、缺氧、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烧伤、全身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是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精神过度紧张、激动、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心房颤动。药物引起者较少见,但可见于洋地黄中毒。心房颤动也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
心房颤动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通常不困难,但在下列两种情况时,应注意鉴别。①心房颤动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此时QRS波群增宽,心室率快,容易将心房颤动的F波淹没而漏诊。此时,除非加做食管导联,否则凭借一般导联不能做出鉴别,但幸而少见。②心房颤动心室率快并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也增宽,很易被误认为室性心动过速。如能通过减慢心室率的方法(如压迫颈动脉窦)减慢心室率,QRS波变窄时,才能加以区别。
大部分心房颤动是一种有害的心律失常,其临床意义在于,与其相关的难以控制的快速心室率,与心房颤动关系也较密切,同时当与心房血栓形成有潜在联系,心室率过快是重要的,心房颤动的临床症状主要由室率过快引起。如果室率过快持续时间过长,将产生心室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过快室率是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之一,被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如同心房颤动一样,心房扑动在心房内也有引发血栓的可能性,引起体循环栓塞。脑梗死的发生率与心房颤动相同。
心房颤动可并发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及猝死等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