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脉有不同的生理作用,在维持身体的健康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濡养作用
[原文] 《灵枢•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语译] 周身经气交汇的三百六十五穴都是由于络脉将经络中的气血渗濡灌注到筋骨皮肉和全身各部去。
2.沟通表里
[原文] 《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别走阳明也。”
[语译] 手太阴肺经主要别出的络脉,名叫列缺,……由此别走,联络手阳明大肠经。
[临床所见] 除手太阴肺经,其他十一条经脉皆有别络,作表里互相联系,因为有了此种特有的关系,针刺络脉除了治疗该络本身的病症之外,尚可治疗其表里经的病症。又通过此种联系,得到一种固定简便的配穴方法——表里配穴法。
3.胃之大络虚里亦沟通里外
[原文] 《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
[语译] 胃经的大络,叫做虚里。它的脉系从胃贯膈,上络于肺,出于左乳下。
[临床所见] 虽然胃之大络虚里,未列入十五络之中,此络内络于肺,外出于左乳下,其里外联系作用亦很清楚,在应用上可以依此联系。
4.驱邪并通荣卫
[原文] 《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
[语译] 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穴相会,也与一岁相应。孙络的作用,能驱散邪气,能通畅荣卫。
5.运送气血于面部及孔窍
[原文]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语译] 周身的十二经脉,与其相通的三百六十五络,所有气血的运行,都是上达头面部,而分别入于各个孔窍。
6.孙络运送血液至经脉
[原文] 《灵枢•痈疽》:“肠胃受谷,……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
[语译] 肠胃受纳食物,化生为精微物质,……中焦亦输出营气,分泌像雨露作用的津液,上注于肌肉大小会合处的溪谷,渗溉于支别的细小孙脉,津液调和,经过气化的过程,又能变成为红色的血液。血行和顺,首先必满溢于孙脉,从而注入络脉,络脉盈满了,再注入到经脉。
[原文] 《素问•调经论》:“络之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
[语译] 络脉和孙脉之中的血气,都是输送到经脉去的,如果血与气相并,那就成为实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