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后,80%的酒精经胃肠道迅速被吸收进入血液,而其中的90%被分配至肝脏进行代谢,通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过程,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产生有害性的代谢产物 酒精的主要代谢产物乙醛毒性极大,可对肝细胞自身修复与运作的多个环节造成损伤,引起肝脏代谢障碍。
2.干扰身体的能量代谢 酒精可导致脂肪代谢及转运发生障碍,使脂肪在肝脏及体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3.其他 酒精还可促进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形成酒精性肝炎。在脂肪肝和肝炎的基础上,长期的酒精刺激可促进肝脏内胶原的合成和纤维化,最终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
中医学根据酒精性肝病的病情发展变化,将其分为三期。
1.初期 为“伤酒”阶段。病变主要在脾土,连及肝木。脾,五行属土,主管消化,是人体消化食物、代谢与输布水液的主要场所,也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地。酒性湿热,恣意饮酒会损伤脾胃。打个比方,如果给土地过多的水与烈日,植物的生长就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这里的土地好比脾胃,过多的水与烈日就像酒,而植物就是指人体。脾胃功能损伤,不能正常代谢水液,酒之湿热毒邪内蕴于中焦,而出现胃脘胀满疼痛。湿热内阻,气机不通,损伤肝木,肝经循行于胁肋,“不通则痛”,因此胁肋胀痛。此阶段为酒伤肝脾,聚湿生痰,病初多属实热证,以气滞湿阻为主,大致为轻症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脂肪肝阶段。
2.中期 为“酒癖”阶段。病变主要在肝、脾。肝,五行属木,主疏泄,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在伤酒的基础上,若继续纵酒,酒湿浊毒之邪留滞中焦,蕴而不化,使气机不能像树木的营养一样向枝叶运输。气机郁结,邪气日渐增强,气血、痰浊、湿热相互搏结,凝集成块,停于胁下。脾胃消化功能日益减退,营养不能得到有效的吸收,人体正气日渐衰弱。此期邪气渐盛而正气稍衰,为酒精性肝炎及肝纤维化阶段或早期肝硬化阶段。
3.后期 为“酒臌”阶段。病及于肾,与肝、脾同病。肾,五行属水,主藏精,主水,贮存着生命活动所需的最基础最核心的物质,是身体的“小仓库”,同时还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脾胃功能障碍,不能充分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和水分,这时人体就会从“小仓库”中索取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肾精亏损,身体储备悄然耗尽,肾的功能发生障碍而失去调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导致水液内停。气滞、血瘀、水停,正虚交织错杂于腹中,形成腹大膨隆之“酒臌”证。此期正气已衰,而邪气强盛,病情危重,相当于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