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腹泻,治法迥异
不少人一患腹泻就吃抗生素。腹泻有多种原因,抗生素对所有腹泻都有效吗?以下为腹泻常见的几种情况,让我们一一认识它们。
慢性细菌性痢疾多为急性起病后失治误治,导致病情迁延。出现脓血便者要及时化验粪常规,一旦确诊要及时用抗生素治疗。
病毒性腹泻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同时,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服用口服补液盐,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清淡食物,如面条、米粥、肉汤等。不能乱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会杀病毒。
消化不良性腹泻并非肠道细菌感染所致,服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破坏原来肠道菌群的平衡,把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杀死,而致病菌乘机大肆繁殖,引起或加重菌群失调性腹泻,甚至可能继发真菌性肠炎、伪膜性肠炎等。应节制饮食并服用含有消化酶的制剂。
由此可见,抗生素不可乱用,乱用不仅无效,而且有害。正因如此,当长期腹泻不能缓解的时候,应首先考虑针对病因治疗,而不是盲目地一味止泻。除了应用抗生素外,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找回”腹泻丢失的液体也十分重要。同时,需酌情应用黏膜保护药保护受损的胃肠道黏膜,应用益生菌恢复正常肠道菌群。腹泻严重者,根据情况可服用止泻药物,但用药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西医治疗腹泻都是以病区分,而中医看待腹泻更强调致病因素和个体差异,治法总体为“急则知其表、缓则治其本”,且有“无湿不成泄”之说,认为湿邪是造成腹泻的重要原因。
大自然中的河流、湖泊都是流动的,一旦停止流动就变成了一汪质地黏稠的“死水”,湿邪就像存在于我们体内的“死水”,我们身体虚弱或接触阴雨、潮湿环境较多,湿邪在体内就会留存,质地黏稠很难代谢出去,故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随着每个人体质、生活习惯、脾气不同,与体内热、寒等因素夹杂,就形成了湿热、寒湿体质,并分别引起湿热泄和寒湿邪。针对不同的情况,要运用截然不同的治法。
1.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许多腹泻患者有进食辛辣刺激性饮食或长期饮酒史,腹泻时肛门灼热疼痛,泻下不爽,伴有肛门下坠感,粪便黏腻糊状。这都是湿热之邪阻滞脾胃肠道所致,可服用清热化湿解毒药物。如用大黄以推荡积滞,配伍白芍、当归行气和血,木香、槟榔理气导滞等。行气血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疾病好转。
2.温化寒湿,行气和血 寒湿致病者表现与湿热不同,患者会感到腹部冷痛,喜温饮,喜按,且多有病前遇冷着凉的经历。此时不仅应予行气和血的药物,还要加用炮姜温中散寒,同时注意保暖、多饮热水,可以用热水泡足等方法辅助以祛除寒湿。
3.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泄泻患者,脾虚是发病的根本,发病日久及肾,所以用补骨脂温补脾肾是治本之法。在病情急迫之时,应优先应用赤石脂、诃子、肉豆蔻收涩固脱,防止泄泻太过,人体难以耐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