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学将溃疡性结肠炎归为“肠”“休息痢”“泄泻”等范畴。轻、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是可单独应用中医制剂治疗的,或可应用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适宜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治疗方案。所以,溃疡性结肠炎全程治疗,中药均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溃疡性结肠炎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的治疗可根据情况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非常关键,常有患者因为不能维持治疗而再次发病。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中医学将溃疡性结肠炎归为“肠”“休息痢”“泄泻”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此病病因多由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加之饮食、情绪、疲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损及 “脾胃与肠”,邪毒积于肠腑,与肠中气血相互搏结,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气血壅滞,重则肉腐成脓而致此病。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积滞为标。在此基础上,存在气滞血瘀的病理因素。

中医辨证治疗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痛,并有舌苔黄厚或腻,且伴有身热、口干口苦,为大肠湿热证。治疗以清热燥湿、调气行血为法,可服中成药香连丸、香连止泻片。

还有一部分患者以腹泻、便溏为主要症状,有少量黏液或脓血,进食少,肢体倦怠,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伴有腹胀肠鸣、腹部隐痛喜按、面色萎黄,为脾气虚弱证。治疗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为法,可服用补脾益肠丸或参苓白术颗粒。

患者若为长期反复腹泻,腹部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身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润,伴有腹胀肠鸣、面白、气短懒言,为脾肾阳虚证。治疗以温阳祛寒、健脾补肾为法,可服四神丸、固本益肠片。

如果患者发病多因情绪紧张而发作,腹痛想大便,便后痛减,胸部胁肋胀闷,伴有善太息、嗳气、食少腹胀、矢气频作、舌质淡红、苔薄白,为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理气、补脾健运为法,可服用固肠止泻丸(结肠丸)。

有些患者出现黏液血便,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倦怠怕冷,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伴有便下不爽、口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小便淡黄,为寒热错杂证。治以温阳健脾、清热燥湿为法,可服乌梅丸。

有些患者发病急骤,暴下脓血或血便,腹痛拒按,发热,舌质红绛,苔黄腻,伴有口渴、腹胀、小便黄赤,为热毒炽盛证。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法,可服用白头翁汤。

中药灌肠治疗

中药灌肠效果尤为突出,尤其对于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患者疗效更佳。如锡类散、康复新液或结肠宁灌肠药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或中药复方保留灌肠,可辨证选用敛疮生肌(冰片、儿茶、珍珠粉)、活血化瘀(三七粉、生蒲黄)、清热解毒燥湿(青黛、苦参、黄柏)类药物。

栓剂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需要内外结合治疗的疾病,肛门用药常可以针对直肠局部病变缠绵不愈的患者,疗效尤佳。针对溃疡性直肠炎,或直、乙状结肠炎,病变位置偏下,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者,可给予肛门栓剂治疗,如用中成药野菊花栓。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药因其良好的疗效在国内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轻、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是可单独应用中医制剂治疗的,或可应用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适宜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治疗方案。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联合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环孢霉素或英夫利昔静脉滴注治疗,必要时转外科手术治疗。当急性发作得到控制后,宜选用中药维持治疗,亦可配合小剂量的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所以,溃疡性结肠炎全程治疗,中药均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的治疗可根据情况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缓解期切忌自行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继续应用相关药物进行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非常关键,常有患者因为不能维持治疗而再次发病。所以,应重视维持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