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黄汤脉证七条

麻黄汤脉证七条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麻黄质轻去表实,味辛散寒邪,性温通行阳气。然而仲景已经列举了太阳伤寒的条文和麻黄汤证,学习者应当遍览全书而融会贯通,不能拘泥于某一条文的论述或某一字的有无。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太阳麻黄汤证也。至八九日之久而不解,表证仍在者,仍宜以麻黄汤发之,所谓治伤寒不可拘于日数,但见表证脉浮者,虽数日犹宜汗之是也。因此,虽已自衄,而仍需服用麻黄汤发汗而病愈。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贯珠集】

足之太阳,其脉上际巅顶,而下连腰足,而寒之为气,足以外闭卫阳,而内郁营血。故其为病,有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之证。然惟骨痛、脉紧、无汗为麻黄汤的证,其余则太阳中风,亦得有之。学者若不以骨痛、脉紧、无汗为主,而但拘头痛、发热等证,必致发非所当发矣。虽本文不言脉紧,然可从无汗而推,犹太阳伤寒条,不言无汗,而以脉紧该之也。

【白话解】

足太阳膀胱经,其脉上至巅顶,下连腰足,寒邪外袭,足能在外闭塞卫阳,在内郁滞营血。故太阳为病,则有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的症状。然而只有骨节疼痛、脉紧、无汗是麻黄汤的主症,其余见症亦可见于太阳中风证。学习者如不以骨节疼痛、脉紧、无汗为伤寒证的主症,只是拘泥于头痛、发热等症状,则会导致发汗不当。虽然本文不提脉紧,但可从无汗而推出,正如太阳伤寒提纲证中没提无汗一症,但可用脉紧来概括是一个道理。

【伤寒论原文】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伤寒贯珠集】

人之伤于寒也,阳气郁而成热,皮肤闭而成实。麻黄轻以去实,辛以散寒,温以行阳。杏仁佐麻黄,达肺气,泄皮毛,止喘急,王好古谓其“治卫实之药”是也,然泄而不收,升而不降。桂枝、甘草,虽曰佐之,实以监之耳。

【白话解】

人被寒邪所伤,阳气郁而化热,皮毛肌腠闭塞不通而成表实。麻黄质轻去表实,味辛散寒邪,性温通行阳气。杏仁佐麻黄,则能畅达肺气,宣泄皮毛,平喘急,正如王好古所言“治卫实之药”也,且开泄而不敛,升而不降。桂枝、甘草,虽言佐助麻黄发汗,实则是监制其发汗之性。

【伤寒论原文】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伤寒贯珠集】

二条凭脉以言治,而不及证,且但举浮与数,而不言紧,而云可与麻黄汤发汗,殊为未备。然仲景自有太阳伤寒条与麻黄汤证,在学者当会通全书而求之,不可拘于一文一字间也。

【白话解】

以上两条是凭脉论治,却没提及病证,并且只列举脉浮与数,而不提及脉紧,却说可用麻黄汤以发汗解表,这不太全面。然而仲景已经列举了太阳伤寒的条文和麻黄汤证,学习者应当遍览全书而融会贯通,不能拘泥于某一条文的论述或某一字的有无。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伤寒贯珠集】

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太阳麻黄汤证也。至八九日之久而不解,表证仍在者,仍宜以麻黄汤发之,所谓治伤寒不可拘于日数,但见表证脉浮者,虽数日犹宜汗之是也。乃服药已,病虽微除,而其人发烦目瞑者,卫中之邪得解,而营中之热未除也。剧者血为热搏,势必成衄,衄则营中之热亦除,而病乃解。所以然者,阳气太重,营卫俱实,故须汗血并出,而后邪气乃解耳。阳气,阳中之邪气也。郭白云云:麻黄汤主之五字,当在此当发其汗下,是。

【白话解】

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这是太阳麻黄汤病证的主症。病程至八九日之后病邪不解,表证仍在,仍然要以麻黄汤发汗祛邪,此谓治疗太阳伤寒证不可拘泥于日数,只要见脉浮,表证仍在,虽患病多日,仍应使用汗法。服汤之后,病情略有好转,但患者却出现了烦躁、闭目畏光之症,这是因为卫中邪气得以散解,而营中郁热尚未祛除。甚者血热相搏,必会导致衄血,营中的郁热随衄而泻,则病情得以痊愈。这是因为阳气郁闭过重,营卫皆实,所以要汗与血并出,邪祛而病除。此处的阳气,是指阳中之邪气。郭白云所言“麻黄汤主之”五字,应置在“此当发其汗”之后,为正确之说法。

【伤寒论原文】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伤寒贯珠集】

伤寒脉浮紧者,邪气在表,法当汗解。而不发汗,则邪无从达泄,内搏于血,必致衄也,衄则其邪当去,而犹以麻黄汤主之者,此亦营卫并实,如上条所云阳气重之证。上条卫已解而营未和,故虽已发汗,犹须得衄而解,此条营虽通而卫尚塞,故既已自衄,而仍与麻黄汤发汗而愈。然必欲衄而血不流,虽衄而热不解者,乃为合法,不然,靡有不竭其阴者。于是仲景复著夺血无汗之例曰:“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谓阳气重者,须汗血并出,以泄其邪;其稍轻者,设得衄血,邪必自解,身虽无汗,固不必更以麻黄汤发之也。

【白话解】

伤寒脉浮紧,是邪气在表,理当发汗而解。但不发汗,则邪气无以外泄,在内与血相搏,必导致衄血,邪气应随衄血而解,却依然以麻黄汤发汗,此亦营卫皆实,如上条所言阳气重病证。上条是在卫的邪气已解,而营血不和,虽然已经发汗,仍须衄血而解。本条营血虽通而卫气为邪气闭塞。因此,虽已自衄,而仍需服用麻黄汤发汗而病愈。然而必衄血而血流不多,虽然衄血但邪热不解,乃为本证之特点,不然,没有不耗竭其阴液者。于是仲景再次列举夺血无汗的例子:“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是说阳中的邪气过重,应当汗出衄血,以祛除其病邪;阳中的邪气较轻,如果得以衄血,病邪随血外泄而自解,即使身无汗,也不必再与麻黄汤以发表。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伤寒贯珠集】

太阳病,至十余日之久,脉浮不紧而细,人不躁烦而嗜卧,所谓紧去人安,其病为已解也。下二段,是就未解时说,谓脉浮细,不嗜卧而胸满胁痛者,邪已入少阳,为未解也,则当与小柴胡汤;若脉但浮而不细,不嗜卧者,邪犹在太阳而未解也,仍当与麻黄汤,非外已解,而犹和之发之之谓也。

【白话解】

太阳病十多日之后,脉浮不紧而细,病人不躁烦而喜卧静养,即所谓紧脉已去而病人安稳,表明病邪已解。下两段说明的是在病邪不解时,若出现脉浮细,不喜安卧而胸胁胀满疼痛者,说明邪气已犯少阳,疾病未解,应当予小柴胡汤;如果脉象只浮而不细,不喜安卧者,说明邪气仍在太阳而未解,仍当予麻黄汤,并不是说外邪已经解除却还要用和解或发汗方法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