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阳汗吐下之禁二条

少阳汗吐下之禁二条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头痛发热症状,三阳病均可见到,而脉弦细,则是少阳病所特有表现。少阳位居表里之间,里之阳热之气已盛,所以不可使用汗法,发汗则耗伤津液,致胃中干燥,则可出现谵语之症。所谓“此属胃”,是指少阳邪气传至阳明胃腑。若邪气不解致胃腑不和,则少阳胆火又将扰及于心,从而出现心烦、心悸的症状。此少阳自中风邪之证,不从太阳传来者也。少阳经脉,起于目外眦,其支从耳后入耳中,下于胸中。

【伤寒论原文】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伤寒贯珠集】

经曰:少阳之至,其脉弦。故头痛发热者,三阳表证所同,而脉弦细,则少阳所独也。少阳经兼半里,热气已动,是以不可发汗,发汗则津液外亡,胃中干燥,必发谵语。云此属胃者,谓少阳邪气并于阳明胃府也。若邪去而胃和则愈。设不和,则木中之火,又将并入心脏,而为烦为悸矣。

【白话解】

经曰:少阳之至,其脉弦。所以头痛发热症状,三阳病均可见到,而脉弦细,则是少阳病所特有表现。少阳位居表里之间,里之阳热之气已盛,所以不可使用汗法,发汗则耗伤津液,致胃中干燥,则可出现谵语之症。所谓“此属胃”,是指少阳邪气传至阳明胃腑。如果邪去而胃气通降则病愈。若邪气不解致胃腑不和,则少阳胆火又将扰及于心,从而出现心烦、心悸的症状。

【伤寒论原文】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贯珠集】

此少阳自中风邪之证,不从太阳传来者也。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从耳后入耳中,以下胸中。少阳受邪,壅热于经,故耳聋目赤,胸中满而烦也。是不在表,故不可吐;复不在里,故不可下。吐则伤阳,阳虚而气弱则悸;下则伤阴,阴虚而火动则惊。

【白话解】

此条是少阳经自感风邪之证,而不是邪从太阳传来的。少阳经脉,起于目外眦,其支从耳后入耳中,下于胸中。少阳经受邪,热邪壅滞于少阳经脉,所以出现耳聋、目赤、胸中满而心烦等症状。因邪不在表,所以不可使用吐法治疗;邪亦不在里,所以也不可使用下法治疗。若用吐法,则伤阳气,阳虚而气弱则发心悸;使用下法,则伤阴液,阴虚而火旺则发惊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