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丝虫病神经系统损害

丝虫病神经系统损害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丝虫病是丝虫寄生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深部结缔组织或浆液腔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由蚊虫叮咬传染致病。疫区症状不明显,仅从血中可查见微丝蚴。在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脑栓塞,或丝虫成虫、蚴虫代谢产物、排泄物所致变态反应。高危人群可食用含0.3%乙胺嗪的食盐,也可顿服乙胺嗪0.25g,共3次;防蚊灭蚊,搞好环境卫生。能使血中微丝蚴集中到肝脏微血管被杀灭,长期用大剂量能杀死成虫。

丝虫病是丝虫寄生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深部结缔组织或浆液腔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由蚊虫叮咬传染致病。疫区症状不明显,仅从血中可查见微丝蚴。在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脑栓塞,或丝虫成虫、蚴虫代谢产物、排泄物所致变态反应。根据流行病史、周期性发热、反复发作淋巴结炎和逆行性淋巴管炎、象皮样肿和乳糜尿等临床表现,血中查见微丝蚴可确诊。高危人群可食用含0.3%乙胺嗪的食盐,也可顿服乙胺嗪0.25g,共3次;防蚊灭蚊,搞好环境卫生。可用解热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淋巴结、管炎,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颅内高压用20%甘露醇降颅内压;用肾盂加压灌注、淋巴管结扎或静脉吻合术等方法控制乳糜尿;象皮肿可针对患腿施行微静脉-淋巴管吻合术。抗病原用药参考如下内容。

乙胺嗪(海群生)[典,保乙] 系哌嗪类衍生物。能使血中微丝蚴集中到肝脏微血管被杀灭,长期用大剂量能杀死成虫。口服易吸收,血达浓度时间约3h,48h后经代谢后从尿中排出。[用法用量] ①短程疗法:成人1~1.5g顿服,或0.75g,每日2次,连服2d;或0.5g,每日3次,连服3d。适用于体重较好者。重症感染者药物反应大,杀虫效果不完全。②中程疗法:口服,成人0.6g/ d,分2~3次服。连服7d,适用于微丝蚴量多症重者。③间歇疗法:口服,每次0.5g,每周1次,连服7周,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头晕;被杀灭虫体引起的过敏或变态反应有寒战、高热、关节酸痛、皮疹等。严重肝、肾、心脏病者、妊娠期妇女应慎用。[制剂规格] 片剂:50mg。

对丝虫病有效的药物还有呋喃嘧酮、左旋咪唑、哌嗪(驱蛔灵)[保乙]等,均需遵医嘱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