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神经病(PN)曾称为末梢神经炎,属亚急性感觉运动麻痹综合征。根据临床特点,如肢体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肢运动神经元性瘫和自主神经障碍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对亚临床病例早诊断,也有利于节段性脱髓鞘病变与轴索变性鉴别。纯感觉或纯运动性轴突性多发性神经病提示为神经元病。根据病史、病程、特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可诊断为药物性PN(如呋喃妥英、异烟肼等),或中毒性PN(如砷等重金属),或糖尿病性PN、尿毒症PN、营养缺乏性PN、恶性肿瘤PN等。
1.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病治疗原则 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加速排毒和正确应用解毒药。药物中毒者须立即停用中毒性药物,如结核病患者虽继续服用异烟肼,可同服较大剂量维生素B6。重金属中毒者应即刻脱离中毒环境,急性中毒者应大量补液、促利尿、排汗和排便等,加快毒物排出。铅、砷、汞等重金属或类重金属中毒可用二巯丙醇(BAL)3mg/kg,肌内注射,每4~6小时注射1次,2~3d后改为每日2次,可重复2~3个疗程。也可用依地酸钠(钙)1g/d,稀释后静脉滴注,3~4d为1个疗程,停2~4d后重复,一般可用3~4个疗程。铅中毒还可用二巯丁二酸钠1g/ 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5~7d为1个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2.营养缺乏及代谢障碍性多发性神经病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应严格控制血糖,尿毒症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重症行肾移植;黏液性水肿用甲状腺素有效;肿瘤并发症在切除肿瘤或γ刀治疗后可缓解,砜类药物对麻风性神经病有效;胶原血管性疾病如SLE、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变态反应如血清注射后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病可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常用泼尼松[保甲]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保乙]口服,每次0.75mg,每日3次。7~14d后逐渐减量,1个月为1个疗程。重症病例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20mg/d,连续2~3周后改为口服。
3.B族维生素缺乏及白喉性多发性神经病 可大剂量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等。重症病例可合用辅酶A、ATP及神经生长因子。也可辅助用甲钴胺、腺苷钴铵、三维B片等,简介见如下内容。
康络素(神经节苷脂复合物) 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再生过程。[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①慢性、代谢性周围神经病变: 20~40mg/d,30~60d为1个疗程;②急性周围神经病变,损伤:每次20~40mg,每日1次,20~40d为1个疗程;③重症:剂量可增至100mg/d;④中枢神经病变:60~100mg/d,20~40d为1个疗程。[制剂规格] 注射剂:20mg/2ml,10mg/2ml。
神经生长因子 能促进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分化,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加快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经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的参考用量:①涉及全身的慢性病症每次500~ 1000U,每日1~2次,20d为1个疗程。建议最大剂量为2000U/ d,可连续3个疗程。②单一神经病变或损伤用100~500U,局部或穴位注射。不宜连续多次给药,病情需要可以间隔适量注射。③某些药物包括抗肿瘤化疗药物,如紫杉醇等诱发末梢神经感觉异常,建议化疗给药后立即开始注射1000U,隔日1次,共注射5次。④复杂病例治疗或脑室、椎管给药应在专科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导下给药。[不良反应] 大剂量较长时间连续注射可出现局部痛觉及过敏现象,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建议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不宜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注意事项] 孕妇、癫患者应慎用;高度过敏体质者宜皮试阴性后注射给药。[制剂规格]注射剂:100U,500U,1000U。
甲钴胺(新B12)[保乙] 为内源性辅酶B12,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细胞贫血等。[制剂规格] 片剂: 0.5mg;注射剂:0.5mg/1ml。
三维B片(维乐生) 用于B族维生素缺乏性周围神经病变。[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2片,每日3次,饭后服。[制剂规格]片剂:每片含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6 100mg、维生素B12 0.2mg。
腺苷钴胺(腺苷辅酶维生素B12)[保乙] 为氰钴型维生素B12的同类物。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0.5~1.5mg,每日3次。肌内注射,每次0.5~ 1mg,每日1次,或遵医嘱。[制剂规格] 片剂;0.25mg:注射剂: 0.5mg/2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