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由于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患者一旦被确诊,医生和患者都会十分重视对该病的治疗。目前,对于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在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一段时间(一般为3~6个月)后,仍然不见效果时,需依靠降脂药物来降脂。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其双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降脂药物同样也不例外,尤其是降脂药物一般都需要服用较长时间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对其不良反应患者更不能忽视。
他汀类降脂药以洛伐他汀、美伐他汀等为代表。其主要作用为降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但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更为明显,为目前防治冠心病的常用药物。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失眠、短暂性大便习惯改变、恶心等,这些不良反应多在长期使用时出现,一般短期应用较为少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类药物若与降脂药吉非贝齐合用,常会产生较严重的问题,轻者可致肝肾功能损害、肌肉酸痛,重者则可出现横纹肌溶解、黑尿、肾衰竭等,甚至可以导致死亡或终身残疾。
苯氧芳酸类降脂药以氯贝丁酯、非诺贝特、吉非贝齐等为代表。其主要作用为降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但以降低三酰甘油的作用更为明显。这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腹胀、腹泻、嗜睡、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皮疹、瘙痒,偶尔可出现肌无力、肌肉疼痛、肌痉挛和阳痿,转氨酶升高等。
激素类降脂药以氧化雄龙、羟甲烯龙和右甲状腺素钠等为代表。其主要作用为降低胆固醇,其中氧化雄龙和羟甲烯龙为蛋白同化激素,副作用有男性化、月经紊乱、水肿、转氨酶增高、前列腺肥大等,孕妇对这两种药物忌用。右甲状腺素钠为甲状腺素制剂,副作用有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即心悸、震颤、烦躁、易激动,好出汗及心律失常、皮疹、瘙痒等。孕妇、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此外,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禁用或慎用。
不饱和脂肪酸与磷脂类降脂药以亚油酸、多烯康等为代表。不良反应较少,使用较为安全,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加、尿频、口干、恶心等轻度不良反应。
阴离子交换树酯类降脂药以考来烯胺、降胆葡胺等为代表。其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容易引起脂肪吸收不良、大剂量使用可出现胃肠道不适、腹泻等。
甾体类降脂药以谷固醇、熊去氧胆酸等为代表。其主要作用也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胃肠痉挛、腹泻等。
烟酸类降脂药以烟酸、阿昔莫司等为代表。主要为扩血管药,具有一定的降胆固醇作用,但作用较弱。主要不良反应有皮肤红斑、热感、瘙痒等,因为容易诱发出血,溃疡病患者应禁用这类药物,孕妇、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
藻酸双酯钠有一定降脂作用,不良反应有上腹部不适、皮肤潮红、黏膜有肿胀感、恶心、头晕、心悸等。由于藻酸双酯钠为降低血液黏稠度药,容易导致出血,因此有出血倾向和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泛硫乙胺可明显改善脂质代谢,有一定降脂作用,可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不良反应有腹泻、食欲缺乏、腹胀等。联苯吡咯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