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俞募移毒法治疗肿瘤的探索

俞募移毒法治疗肿瘤的探索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把人体的癌细胞比作自然界的苍蝇、蚊虫,就应该存在时间阶段性,适合癌细胞繁殖的时间阶段中,放疗、化疗和手术切除的,根本不可能消灭干净,这是人体内毒的壅聚现象。另一类则为郁气、毒气、火气、湿气、寒气。癌症肿瘤是变异细胞的积累。张学文教授对毒的认识独有建树,他指出毒性具有火热性质,毒具有秽浊特点,毒可生热,毒易伤阴耗气,毒伤血动则腐肉,毒易伤脏腑器官,毒致病有特异性。

俞募移毒法是根据针灸学的病前取后原则,即肺癌选用肺俞穴,胃癌选用胃俞穴再加下合穴(足三里),食道癌选用大椎穴、膻中穴,乳腺癌选用天宗穴,肝癌选用肝俞、胆俞穴,肠癌选用小肠俞和大肠俞,以此类推。

经过几十年300例临床观察,大部分病人都会症状改善,疼痛缓解,有的癌症病人竟然存活15年。由此可见,癌症并不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死亡率远远低于心衰、肾衰等疾病,由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不同,其治疗结果也不相同。西方医学针对病灶和癌细胞,认为切除了病灶后加化疗或放疗,消除了癌细胞就等于治好了癌症。但却忽视了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的变异,用化疗和放疗对癌细胞确实可以杀死。但对人体的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一旦抑癌基因弱化,癌基因便又复制出大量的癌细胞,癌症肿瘤便卷土重来,有多少做过手术又经放疗、化疗的病人,几年后旧病复发,这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如果按照这种治疗标准,300多例癌症病人,一个都没有治好。因为没有切除病灶组织,也没有消灭癌细胞,只是缓解了症状,维持了正常生命状态的状态医学,属于带瘤生存方式,保持生命质量,延长生命周期而已。

根据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观,即天地大气候,人体小气候,自然界的自然人也要符合客观自然规律,当违背了自然规律,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根据一分为三的哲学观,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三的区分。以方位可分为上中下、左中右;以运动形式可分为前进、后退、静止;以思维规律可分为正向思维、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癌变的规律是可以恶化转移扩散,也可以良性转移消失,或静止不扩散、不消失。

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人类自己思维层次的高度;决定人类生命周期的,也不是科学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先进的仪器、新药、特药,而是人类自己的基因;人体结构同样是个时空结构,占有空间,就占有方位,就会因参照系数的不同,而各具特性。占有时间,就占有过程,就会因阶段性的不同,而各具特性。由于时空的同一性,方位和阶段亦可用同一性来描述。基于这种认识,故人体内是有时间、季节的。这是与大自然的时间、季节是相同的。夏秋的苍蝇、蚊虫是生长季节,你用化学杀虫剂,怎么也不能将其消灭干净。到了冬季不用消灭就自然没有了。如果把人体的癌细胞比作自然界的苍蝇、蚊虫,就应该存在时间阶段性,适合癌细胞繁殖的时间阶段中,放疗、化疗和手术切除的,根本不可能消灭干净,这是人体内毒的壅聚现象。阴阳、气血、经络的失衡。一谈到气,西医束手无策,气是什么?大自然的气如风,春天则暖风,夏天则热风,秋天则凉风,冬天则寒风。

人体的正气、真气,幼年则长,少年则旺,中年则盛,老年则衰。然而气又分:宗气、谷气、元气、真一之气、太和之气、浩然之气。另一类则为郁气、毒气、火气、湿气、寒气。只有这些才会给癌细胞创造一个繁殖环境。

所谓的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是治未得法。癌症肿瘤是变异细胞的积累。我们每个人每天平均有1万个变异细胞产生,而有的人却不发病,不癌变,应该深思这个问题。

再谈经络,西医又无所适从了,经络是什么?马玉宝教授说过:经络的存在,自20世纪80年代已逐渐被现代物理声、光、电、磁、核等技术所证实,而且经络效应是多细胞生物所共有的现象,现代人群是以隐性感传的方式普遍存在。有现缘必须有物质基础,但反映现象的物质并不一定都是有形的。经络是实现形气转化的中转站,经络是一个独立的功能调节系统,这种调节是靠无形经气的流动来完成的。这种调节比体液调节更快,更直接,正是由于经络的调节,才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统一。当形气转化过程终止了,经络就变为简单的低阻线,结构就无法体现功能,生命现象就随之消失。

人体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复杂系统,体表经络线上的穴位(天线口、地线口),有选择性的开放,使机体无形的经气与外界光气能量间的转化成为可能,经气过盛了就形成负能量,就要通过穴位(天线口、地线口)向外界宣泄。经气不足了(虚亏),光气就要通过穴位(天线口、地线口)进入体内转化为经气。《内经》中论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调虚实,处百病,不可不通也。”发生肿瘤癌变都是由气血、经络阻滞不畅通,阴阳失调造成的,移毒疗法的关键是借助工具与药物的外力,打开这些“天线口”“地线口”(穴位),使体内负能量(内毒)释放出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是一种实用技术。我们不妨对食道癌患者的大椎穴、膻中穴实施局部减压移毒法,在足三里穴植入丹药,就会发现吞咽困难得到缓解。这是什么道理,病灶在食道与下肢的足三里有什么关系?大椎与膻中又是什么关系?正如祝总骧教授说的:经脉线不是一条简单的单一结构和功能的线,而是多层次、多形态、多功能的立体结构。按照取象比类法,把大椎膻中比作“天线口”,将足三里比作“地线口”来调整阴阳失衡。

由于地域的差异,环境条件的差异地区患者疾病谱的差异,颈椎、腰椎病发病率远高于肿瘤患者。但对皮肤癌患者使用丹药之后,恶臭味消失,病灶缩小,是最明显的效果,丹药的抑癌、抗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历代医学对“毒”的认识甚多,从《伤寒论》到《医宗金鉴》都能内毒致病的论述。张学文教授对毒的认识独有建树,他指出毒性具有火热性质,毒具有秽浊特点,毒可生热,毒易伤阴耗气,毒伤血动则腐肉,毒易伤脏腑器官,毒致病有特异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