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冷灸移毒法

冷灸移毒法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冷灸移毒法也叫天灸、发泡疗法,包括目前的冬病夏治三伏贴。用甘遂、白芥子、细辛、附子、毛茛等促使皮肤发泡之药,贴于相应穴位上治疗疾病。翼状胬肉典型病例:王某,女,62岁,2011年3月就诊。治疗方法:右眼的翼状胬肉选左侧内关穴,用毛茛粉加5%的斑蝥酊调成糊状,敷于左侧内关穴,嘱其3天后来复诊。

冷灸移毒法也叫天灸、发泡疗法,包括目前的冬病夏治三伏贴。用甘遂、白芥子、细辛、附子、毛茛等促使皮肤发泡之药,贴于相应穴位上治疗疾病。

适合于阳气虚、怕冷、夏天还穿秋衣秋裤,往往这些病人描述双腿冷冰冰的,凉到骨头里,以及哮喘、鼻炎、免疫力低下等。

翼状胬肉典型病例:王某,女,62岁,2011年3月就诊。自诉:10年前因左眼翼状胬肉手术后,视力下降,最近发现右眼干痛痒,一照镜子发现右眼也有红血丝向瞳孔上长开了,到眼科就诊确诊为翼状胬肉,建议手术。她说10年前左眼做过手术,但视力越来越下降了,这只眼睛不能再手术了。听人介绍前来寻保守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右眼的翼状胬肉选左侧内关穴,用毛茛粉加5%的斑蝥酊调成糊状,敷于左侧内关穴,嘱其3天后来复诊。

复诊时发现红血丝变淡、变薄,随访2年未复发。还有多例同样病案略。

参考资料:

大戟

[1]《本经》:“主惑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2]《别录》:“颈腋痛肿,头痛,发汗,利大小便。”

[3]《本草逢原》:“大戟,性禀阴毒,峻利首推,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兼横行经脉,故《本经》专治十二水,腹满急痛等。”

甘遂

[1]《本经》:“主大腹疝癫,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坚积聚,利水谷道。”

[2]《珍珠囊》:“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

[3]《汤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之处。”

[4]《本草纲目》:“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胀,急迷癫痫,噎膈痞塞。”

芫花

[1]《本经》:“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气短,蛊毒。”

[2]《药性论》:“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风毒,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3]《本草纲目》:“活水饮痰口,胁下痛。”“芫花、甘遂、大戟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巢囊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泻人真之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