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中,鼻腔上皮起源于外胚层,咽、喉、气管和肺的上皮起源于内胚层。
1.鼻的发育 胚胎第4周时,额鼻突的下缘、口凹上方的外胚层增厚为嗅板,后者内凹成嗅窝,继而成为原始鼻腔,其外口将来成为外鼻孔。原始鼻腔后来与口腔相通,相通处为原始后鼻孔。正中鼻突向原始鼻腔正中线长出鼻中隔,以后又与腭连合而将原始鼻腔与口腔分割开来,形成左右两个分隔的鼻腔。
2.咽、喉与气管、肺的形成 胚胎第3周时,胚盘向腹侧卷折成圆柱形胚体,与黄囊的背侧于胚体内形成纵行管道,即原肠。分前、中、后3部分。前肠头端的膨胀部分即为原始咽。胚胎第4周时,咽的尾端近食管处的底壁向腹侧突出一纵沟,成为喉气管沟。不久,此沟从尾段开始向头段逐步闭合成管而与食管分隔开来,其头端开口于咽而发育为喉;中部发育成气管;末端增大、分为左右两支而成肺芽;肺芽连同其周围所包绕的间充质(来自中胚层)反复分支形成左、右支气管和肺内支气管及支气管树、肺间质,支气管树末端形成肺泡。右侧原始支气管比左侧稍大,分出的方向也较直,出生后两侧仍有此差异。
3.肺的发育 肺芽先是在纵隔中发育,周围的间充质分化为各级支气管壁上的软骨、平滑肌和结缔组织;以后肺发育加快,突入两侧胸腔之后,肺表面的和衬在胸壁内侧的间充质分别分化为胸膜的脏层和壁层。胚胎期的肺经历4个时期而发育成熟,即假腺体期(胚胎第5-17周)、管道形成期(第13-25周)、终末囊泡期(第24周至出生时)和肺泡期(胎儿晚期至出生后8岁)。从终末囊泡期开始肺泡上皮分化成Ⅰ、Ⅱ型细胞。Ⅱ型细胞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文献报道,人肺亦可能有Ⅲ型细胞,可能具化学感受器作用。胎儿出生前已有呼吸运动,能将羊水吸入肺内,加之周围组织渗出的液体,故肺内各腔隙均含有液体,这对胎儿肺和胸腔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出生时产道挤压胸部而将部分液体从口、鼻挤出,其余液体可吸收入血管和淋巴管;亦可有少量的无感染的羊水滞留而无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