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包括肺炎链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不动杆菌肺炎、枸橼酸杆菌肺炎及肠道杆菌性肺炎等。
1.肺炎链球菌肺炎 肺炎链球菌过去称肺炎双球菌,为革兰阳性双球菌,属链球菌属。按其荚膜特异性多糖抗原,有86种以上的血清型。引起小儿肺炎的主要为6、14、19及3型感染。其是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儿科80%的支气管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所致。此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一年四季仍有散发。3岁以上小儿,肺炎链球菌可致大叶性肺炎,属原发性。婴幼儿免疫力差,肺炎易于扩散,融合并延及两肺,故以支气管肺炎为主,年长儿及体质较强的幼儿,学龄期儿童,机体反应性较成熟,局限感染能力增强,肺炎往往出现较大的病灶,如局限一叶,则为大叶性肺炎。病理改变以支气管、肺泡炎症为主,其次为大叶性肺炎,受损肺叶有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消散期4个期。传染源大多为带菌者,肺炎患儿家庭成员的带菌率可高达70%。因此,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吸烟等因素容易造成传染。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简称金葡菌肺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引起。金葡菌致病性最强,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常为阴性,但对抵抗力弱的新生儿、婴儿、营养不良儿均可致病。由于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明显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也渐增多。本病大多并发于葡萄球菌败血症,多见于婴幼儿及新生儿,且常为原发性感染,以1岁内发病者多见,年长儿也可发生。葡萄球菌可产生许多毒素和酶,一般认为凝固酶和细菌毒性有关。许多菌株能产生青霉素酶,该酶可裂解青霉素的内酰胺环,因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并可产生乙型变异的耐药菌株,为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之一。该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病理改变以化脓性改变为特点。
3.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好发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有时伴有中耳炎、会厌炎和脑膜炎。流感嗜血杆菌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35%以上的肺炎、58%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是由该菌引起,感染该菌还可引起败血症、会厌炎、蜂窝织炎,严重病例可并发神经系统后遗症。流感嗜血杆菌是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荚膜多糖,按抗原结构不同将其分成a~f 6个血清型。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感染Hib所致疾病的发病率为60/10万~130/10万,80%的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由于Hib引起的疾病发病快,诊断困难,临床上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加之日益严重的抗生素滥用现象,造成了细菌耐药性增加,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患儿病死率较高。据了解,接种Hib结合疫苗是目前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的肺炎、脑膜炎最有效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Hib结合疫苗纳入了扩大的免疫规划范畴,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在使用Hib结合疫苗,美国等20多个国家将其纳入了计划免疫。我国的北京、武汉等地已经或正在规划将Hib结合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有的已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流感嗜血杆菌是呼吸道的常驻菌,健康儿童中鼻咽部30%~80%带有流感嗜血杆菌。家庭及集体托儿中心带菌率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病理改变为肺泡有多形核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伴小气道广泛坏死,间质有水肿,常呈出血性。
4.克雷伯杆菌肺炎 是由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肺部炎症。常为院内感染,占院内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3%。病理改变为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病原菌的渗出物。随后发生肺泡壁的坏死、液化并形成脓肿。
本病可继发于慢性支气管扩张,流感或结核分枝杆菌患者,亦可继发于近期使用抗生素之后,原发感染仅偶见于婴幼儿,可在婴儿室或病房内因奶瓶、吸氧设备及湿化器等污染而发生交叉感染,甚至造成小流行。呕吐、腹泻可为首先症状。此病可致广泛肺泡损坏,肺实质坏死,肺脓肿及空洞形成,有大量黏液蛋白渗出物,突变常沿大叶或小叶分布,易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为其特点。
5.大肠埃希菌肺炎 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革兰阴性菌肺炎。常发生于全身衰竭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大肠埃希菌抗原结构有菌体O抗原、膜K抗原、鞭毛H抗原和菌毛F抗原4种。感染途径有血源性播散,内源性和外源性吸入3种方式。
6.沙门菌肺炎 是伤寒、副伤寒、鼠伤寒或其他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肺炎,发生于沙门菌属的感染病程中较少见。沙门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一般无荚膜,绝大多数有鞭毛,大多数菌种能运动,需氧生长,以不分解乳糖为其特征,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而致病为关键。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以幼小婴儿为高。1884年从患者痰中培养出伤寒杆菌,报道日趋增多,已引起重视。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及鼠伤寒沙门杆菌对人体有致病力,沙门菌在自然界存活能力较强,水中存活2~3周,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冰冻土壤中可过冬,对热抵抗力不强,60℃15min即可杀死,干燥后数小时内死亡,5%碳酸或1∶500L汞5min杀灭。有鞭毛抗原、菌体抗原和包膜抗原3种。沙门菌肺炎流行于世界各地,以温热带地区多见,全年均有发生,夏秋季节为高峰。在不重视饮食卫生,人口稠密的区域,医院婴儿可突发小流行,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患者排菌期一般为2~6周,恢复期带菌有时长达1年。约3%伤寒患者痊愈后变为永久带菌者。沙门菌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等方式传播。人们对沙门菌有普遍易感性,患病后可获得永久免疫力。1959年以前,伤寒、副伤寒发病率较高,非伤寒沙门菌感染以猪霍乱沙门菌较多。近10年来,鼠伤寒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已居首位,且发生肺炎者约占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