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病毒性肺炎有副流感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EB病毒肺炎、人偏肺病毒肺炎、肠道病毒肺炎等,现简述如下。
1.副流感病毒肺炎 为婴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散发性发病,冬春多见。据1976-1978年上海测定儿童血中病毒抗体表明,在我国感染率极高,3个月至1年小儿为易感对象,有特异性抗体的人群中仍有部分发病,可能和不同型有关。
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又称流行性喘憋肺炎,是多病原的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一种。由空气和飞沫传播,传染性很强。首感发病率可达65%,各年龄组均易感,但常见于2-3岁,尤其6个月以内。新生儿也不少见,年龄愈小,病情愈重。首次感染后不能阻止以后重复感染和疾病暴发。可在产房内流行。我国北方多见于春季,南方多见于夏秋季。
3.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系DNA病毒,主要在细胞核内繁殖,耐温,耐酸,耐脂溶剂的能力较强,除了咽结合膜及淋巴组织外,还在肠道繁殖。腺病毒有41个血清型,我国以3型和7型所引起的肺炎为多,其次为11、14、21型。腺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往往造成局部小流行。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于1958年在我国发现和证实。以流行和散发的形式发病,北方比南方多见,病情也重,病死率高。由于病毒基因组型遗传日趋稳定,1982年后发病率下降,病情减轻。过去每年都有3或7型发生,每2~3年有一次高峰。但每年只以一个型别占优势,两型间呈周期性消长趋势。近年11型有所上升,由接触和经呼吸道飞沫传播。80%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儿,无性别差异。北方多见于冬春,南方多见于夏末秋初,可致全身性感染,多脏器受累。
4.EB病毒肺炎 EB病毒属疱疹DNA病毒亚科,世界广泛存在,呈泛向传播,人群感染率达90%以上,3-5岁为感染高峰。可终生性潜伏性感染,病毒DNA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中,故可致癌,是BURKITT淋巴瘤和急慢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也与鼻咽癌、吉兰-巴雷综合征、面神经瘫痪有关。
5.人偏肺病毒肺炎 新近发现的人偏肺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该病毒系2001年荷兰学者首次发现,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陆续报道。属于副黏液病毒科肺病毒亚科,与禽类肺病毒有高度同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