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按主症辨证论治

按主症辨证论治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热是肺炎喘嗽急性期中出现的常见症状。一般的发热不必特殊处理,按小儿肺炎常规用药即可。这部分患儿应抓住这个主要的症状进行辨治。若肺炎喘嗽虽然初起,但是由于发于夏暑之时,而高热汗出者,则应用白虎汤加人参治疗。咳嗽是肺炎喘嗽的主要临床症状。必须明确,此种咳嗽专指肺炎喘嗽病中的咳嗽,邪气闭阻肺气所致的咳嗽。喘憋是肺炎喘嗽之常见症状,往往病情严重。小儿素有伏痰,虽肺炎喘嗽之初起,喉中痰鸣亦较明显。

(一)以高热持续为主

发热是肺炎喘嗽急性期中出现的常见症状。一般的发热不必特殊处理,按小儿肺炎常规用药即可。但是,如果患儿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40℃以上,而咳嗽、喘憋、痰鸣等症状不明显;或虽有咳嗽、喘憋、痰鸣等症状,单以高热为主要临床症状。这部分患儿应抓住这个主要的症状进行辨治。超高热的患儿往往手足发冷,出现热深厥深之象。

1.治法 升阳散火,清解郁热。

2.方药 四逆散合栀豉汤加减。柴胡、赤芍、枳实、生甘草、栀子、淡豆豉、黄芩、郁金、生石膏、白薇。

方剂中的柴胡、赤芍、枳实、生甘草为四逆散,是治疗热深厥深的代表方剂,具有良好的清热功效,使高热退而阳郁得解,阳气传达于四末而手足转温。栀子豉汤是清解郁热之表方剂,其中栀子大寒,可清三焦之热;淡豆豉散郁,使郁热得散;黄芩苦寒,清泻肺火,与柴胡相伍,清热之力大增。生石膏为退热之良药,可解十二经之淫热。白薇大寒,可退高热,有镇惊之功,既可退热,又可防因热而致惊。郁金解郁,清解郁热。

若患儿热势不高,但喘咳不明显,则可用泻白散或白虎汤直泻肺火。

若患儿表寒未解,而里热已盛,高热不退,可用大青龙汤表里双解,外解表寒,里清内热。

若患儿表热未解,里热初盛而壮热汗出者,可用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

若患儿发热之同时又咽喉肿痛,恶心,或有呕吐之现象,则宜小柴胡汤加石膏治之。

若往来寒热,郁郁微烦,心下痞满,则宜大柴胡汤加减。

若高热伴有嗜睡谵语,虽未昏迷,亦可用清营汤加减。

若壮热持续而大便干结者,则合用承气汤类通里泻热。

若肺炎喘嗽虽然初起,但是由于发于夏暑之时,而高热汗出者,则应用白虎汤加人参治疗。或在原辨证的基础上合用白虎汤。

(二)以咳嗽为主

咳嗽是肺炎喘嗽的主要临床症状。在部分肺炎喘嗽患儿中,或在肺炎喘嗽的某一时期,往往出现以咳嗽症状突出,而其他症状不显或缺如的情况,应抓住咳嗽这一主症进行辨治。必须明确,此种咳嗽专指肺炎喘嗽病中的咳嗽,邪气闭阻肺气所致的咳嗽。而并非泛指“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等咳嗽。

1.辨证 早期之咳嗽多为外邪闭肺,肺气闭塞,宣肃失司所致;极期之咳嗽或为湿热闭肺所致,或为痰热闭肺所致;后期则多为肺阴受损所致,亦可为痰热羁留所致。

2.治法 早期小儿肺炎表现以咳嗽为主,宜宣肺开闭止咳;极期宜清肺化痰止咳;后期宜养阴润肺止咳为主。

3.方药 泻白散或止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粳米、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方中桑白皮、地骨皮有清肺火、泻闭水之功;粳米和胃下气;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若咳嗽重者,可加炙枇杷叶、五味子;若兼见肝火,见有肝火灼肺之象,则加黛蛤散。

若风寒闭肺初起而咳嗽者,可用百部丸治之。

若肺阴受损以咳嗽为主者,可用桑杏汤或清燥救肺汤治之。

若肺气受损而咳嗽为主者,可用百合固金汤治之。

(三)以喘憋为主

喘憋是肺炎喘嗽之常见症状,往往病情严重。临床有部分患儿常以喘憋症状较为突出,若不及时控制,易发生变证。喘憋因系肺气闭塞严重所发,临床常见鼻翼扇动,张口抬肩,两胁下陷,摇身撷肚,呼吸急促,甚则胸高气促。乃系肺热炎炎炽盛所致。

1.治法 清热开肺,降气平喘。

2.方药 可选用五虎汤加减。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茶叶、桑白皮、细辛。

方中麻黄开肺气之闭塞,使喘得平;杏仁止咳平喘;生石膏大清肺热;生甘草泻火而和中;茶叶醒神除烦;桑白皮既清肺之实火,又泻肺中之水气,以开肺之闭;细辛开肺。

(四)以喉中痰鸣为主

小儿素有伏痰,虽肺炎喘嗽之初起,喉中痰鸣亦较明显。痰浊涌盛往往表示病情严重。后期痰浊未清,亦可表现喉中痰鸣。

1.治法 一般初起温化痰湿,极期宜豁痰开窍,后期应健脾化痰。

2.方药

(1)初起可用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干姜、甘草、五味子、半夏。

方中麻黄宣肺开闭,桂枝化饮,干姜、半夏化痰,细辛开闭化痰,白芍、五味子收逆气以止咳平喘,甘草和中。

若发热明显者,可加生石膏;若食滞相混者,可加炒莱菔子、焦三仙。

(2)极期可用苏葶滚痰汤加减。紫苏子、葶苈子、黄芩、大黄、沉香、青礞石。

方中紫苏子降气化痰,葶苈子泻肺化痰饮,青礞石坠痰开窍,黄芩清肺火,大黄泻肺火通利大肠,沉香降气平喘。

(3)后期可用枳桔二陈汤加减。枳壳、桔梗、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方中炙枳壳理气,桔梗清肺,陈皮、半夏化痰燥湿,茯苓健脾化痰,炙甘草和中。

若痰湿重浊,可加苍术与白术;痰黏难出者加胆南星、瓜蒌。

(五)以口吐泡沫为主

新生儿肺炎喘嗽往往发热、咳嗽、气急痰鸣的症状不明显或缺如。而常以口吐泡沫,俗称“螃蟹嘴”的症状较为突出。口吐泡沫实则为肺热炎炎,肺气郁闭,上源不利,水湿停肺,阻塞肺络的表现形式。由于新生儿机体反应较差,呼吸原本很快,所以其他症状往往不易显现。

1.治法 解毒开肺,泻肺化饮。

2.方药 可用黄芩射干汤加减。黄芩、射干、枳实、半夏、甘草、升麻、肉桂。

方中黄芩清肺泻火以平肺热;射干解毒利咽,使肺之门户得清;黄芩与射干配合,共解肺经毒热;半夏燥湿化痰,肉桂温化水湿,二者配合使肺之痰湿得去;升麻升清解毒,枳实宽胸下气,二者相伍,一升一降,相得益彰,使肺气宣发与肃降恢复正常;甘草和中解毒。

若患儿烦躁者,可加钩藤;呛奶明显者,加枇杷叶、旋覆花;删张拒乳者,加厚朴、砂仁、炒莱菔子。

3.服药方法 小儿由于脾常不足,吸收功能较差,而排泄又较快。因此,维持有效的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较短。而这个特点在新生儿又表现得十分突出。再加之药物的味觉较差,小儿易产生拒药现象。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善小儿的服药方法。应采用少量频服之服药法,以保证药物顺利地进入,使之发挥应有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