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合适的大体标本 大体标本主要通过临床病理检验和尸体解剖获得,在收集标本过程中,要根据病理学教学要求,选择病变典型、结构完整,符合教学要求的器官标本,同时也要注意收集特殊疾病的标本。标本收集后要随时做好登记和临床病例资料的整理,以便档案管理及供学生临床病例讨论,对于收集到的原始标本,既要满足病理诊断报告的要求,又要注意不要过多地破坏病灶和组织的形态完整性。
2.大体标本切取 制作时要尽量保持器官完整性和病变特征,将无关的组织修掉,小心切取诊断所需的部位,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标本,在取材时先小心切取诊断所需的部位,然后将切口缝合,这样就能保持溃疡病灶圆形或椭圆形的形状。对于某些病变隐藏在器官内部的标本需根据标本来源、大小、性质等进行整体构思,科学设计,将病变特点充分暴露,如肠黏膜下肿瘤,应沿肠壁长轴,从肿瘤最大剖面剖开,显示从黏膜到外膜的整体结构,实质性器官内肿瘤以弧形切面暴露肿瘤。心脏标本则应顺着血流方向打开各心腔,暴露病变。标本制作时不但要暴露典型病变,还要最大程度地展示其解剖学特征,例如肺:一肺或两肺之前半部或后半部,可附有该侧的气管、支气管及淋巴结;肠:取30cm长一段,剪开摊平,可附有肠系膜;生殖器:整个器官及其相连的组织,如睾丸、附睾及输精管可连在一起;前列腺、尿道、精囊、膀胱可连在一起;子宫、输卵管及卵巢连在一起。
3.大体标本固定方法 大体标本装入标本缸前应先固定,标本固定容器宜用有盖的平底盛器,一般采用玻璃材质或有机玻璃材质盛器,并装有20~30倍于标本体积的固定液。固定时应保持肉眼标本固有形状,无变形。固定过程中要适当翻动。如标本上浮,则应在其上面覆盖脱脂棉,借助棉花吸水力使标本的上面得到固定液的浸透,不致干涸。有着色标本(如胆汁及血红蛋白着色)应分缸固定。肠标本固定须先剪开的肠管,用小钉(最好大头针)稀疏地钉在肠的边缘,黏膜面朝上固定在薄板上,如果病变段很长,则可环绕薄木板两面,再用小钉加以固定,然后再置入固定液固定。
4.大体标本的固定液 固定液通常分为不保持标本原有色泽与保持标本原有色泽两种。不保持标本原有色泽的固定液通常用甲醛溶液,此液会使组织内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酸性血红蛋白,致使标本失去原有的色泽。保持标本原有色泽的方法有Kaiserling法、麦兆煌法等, Kaiserling法较为常用,介绍如下:第一液(固定液):醋酸钾30g,硝酸钾15g,甲醛溶液200ml,蒸馏水1000ml。标本固定时间视标本大小、厚薄而定。心、肝、脾、肾等固定4~ 5d,肠固定1~2d。标本固定后用流水冲洗约24h,以除去甲醛溶液,转入第二液。第二液(回色液):80%乙醇。乙醇能使标本在甲醛溶液中形成的酸性血红蛋白变为碱性血红蛋白,呈现出红色。标本放入第二液中数小时,以标本颜色恢复原有颜色为度。然后用蒸馏水洗去乙醇,置入第三液中保存。第三液(保存液):醋酸钾100g,甘油200ml,蒸馏水1000ml,麝香草酚2.5g。此液倒入标本瓶,至少应浸过标本。
5.大体标本装缸 标本装缸需要标本缸,玻璃棒架、手术线及封瓶胶。
(1)玻璃缸:选择与标本宽度、厚度基本相符,高度比标本高,透明度好的玻璃标本缸或有机玻璃缸,最好是一次成形的玻璃缸,因其不易渗漏,透明度好、耐磨,可使用多年,厚度最好大于5mm。下面介绍最常用的大体标本玻璃瓶,仅供参考:
心脏标本缸:15cm×10cm×15cm
肝及脑标本缸:13cm×9cm×23cm
肺标本缸:14cm×7.5cm×24cm
肠标本缸:10cm×7cm×23cm
(2)玻璃棒及手术线:根据标本的大小选择粗细合适的玻璃棒,根据标本形状用酒精喷灯烤软弯折成支架,用以固定标本,如果标本固定不牢固,可用白色手术线进行捆绑固定。
(3)封缸胶:封缸胶用以封闭瓶口,封缸方法有多种,常用方法:配制方法:将白色脂胶磁漆俗称为白磁油(200ml)逐渐加入氧化锌粉(350g),混合,然后搓成面团状,即可使用。配制好的若不即刻使用或有剩余,可置于清水瓶内浸存,长期使用。
6.大体标本装缸一般程序
(1)标本入缸:用甲醛溶液固定的标本,可直接装缸。用Kaiserling法固定的标本,从第二液取出,洗去乙醇,置入已用5%苯酚水洗净的标本缸,加入Kaiserling液,不宜再作切面,否则将出现与原有面颜色的差异。液面至少超过大体标本上缘5cm,液面高度应低于缸口1cm左右为宜。
(2)封缸:将标本缸上口四周用纱布擦干净,轻轻盖好盖,并用封瓶胶封口,封口要严密,以防液体流出。然后置于暗处1~3d,封瓶胶干后,再涂一层白磁油。
(3)贴标签:把写有标本编号和病变的中英文名称的标签贴在标本缸左上方,也可在标本缸旁另加一个带有病变特点说明的卡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