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经络在人体内循行,气血容易留滞聚集在体表的一些部位,这些部位就成了穴位。穴位是针灸学名词,又被叫作“腧穴”。腧的意思是输注,穴的意思是空隙,腧穴就是人体经络、脏腑气血输注之处。所有穴位都和内脏关系密切,因为它联属在一定的经脉通路上,所以又被叫作“穴”;位置不固定,而是随疾患部位和随压痛点而定的是“阿是穴”。
穴位是内脏在体表的反应点和脏腑、经络的气血,也是机体用来感受外部刺激的主要部位。穴位指压是应用一定的手法或借助工具,作用于人体体表的某些特定的穴位,达到保健养生或预防疾病的治疗方法。
取穴就是寻找腧穴的位置。是否可以准确地找到腧穴,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下面是几种简单的取穴方法:
1 骨度分寸折量取穴法
骨度分寸折量取穴法在古时被称为“骨度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对周身各部位的大小、长短进行测量,并按照这个尽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灵枢·骨度》曰:“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这句话是说不管男女老少、肥瘦、高矮,都可以按照“骨度法”来取穴。这种取穴法,在头面四肢都可以使用。
2 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法有两类,分别为活动标志和固定标志。其中活动标志是利用肌肉、关节、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例如,要取曲池穴必须屈肘于横纹头处,要取听宫、耳门、听会等穴应张口,取下关应当闭口,要取阳溪穴必须跷起拇指,取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等。固定标志就是利用毛发、爪甲、五官、骨节凸起和凹陷、乳头、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例如,在两乳中间取膻中,两眉中间取印堂,以及在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等。
3 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在临床上最常用。例如,取列缺穴,应使患者双手的虎口交叉,用一只手的食指压住另一只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食指尖处会出现一个小凹陷,这个小凹陷就是列缺穴。又如,取风市穴,使患者的两手臂自然下垂,股外侧中指尖到达的地方就是风市。又如,取劳宫穴,手半握拳,将中指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上,这就是劳宫。此外,还有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垂肩屈肘取章门穴等。这些都是前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取穴方法。
4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是以分部折寸为基础,用手指来比量取穴的方法,也就是“指寸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在取穴的时候,要以经俞穴的具体情况为依据,施术者和被施术者各自选择一定的姿势和动作(如被施术者的卧、坐、张口、屈肘和施术者的拉、翻、推、转等)摆好体位姿势,然后用骨度分寸折量等方法取穴,才能准确地选择穴位。除此之外,通常应该一次选1~3个穴位,不能一次性选得太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